首页 男生 历史小说 重生之风起南洋

第374章 尘埃落定

重生之风起南洋 葡萄无牙 3442 2024-07-17 12:49

  对于高高在上的顶层人士来说,战场上的损失就是一个数字而已,他们眼中更多的是战场形势导致的国际局势的变幻,其中的利弊得失。

  大洋帝国皇帝罗霖现在考虑得正是这个问题;

  在军事层面,大洋帝国所做的已经足够多了,剩下就是政治人物登场了,通过紧锣密鼓的暗中交易和斗争,取得实际的利益退让。

  最高统帅部的主战论调,希望能够抽调精锐兵团直捣柏林,这种意见被他强硬的压下去了。

  完全没有必要,过犹不及的道理他是知道的。

  届时,必将会导致德国人全力反抗侵略军,主要的矛盾针对了大洋帝国,反而会忽视德国内的深刻不可弥补的巨大矛盾,给德皇威廉二世以喘息之机,重新凝聚强大的反击之力。

  面对德国的举国之力反抗,协约国侵略军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这一点毋庸置疑。

  罗霖该有多傻,才会走出这一步昏招。

  最高统帅部的强硬派军官只考虑军事层面的问题,而高屋建瓴的帝国皇帝罗霖需要通盘考虑,从大洋帝国利益角度分析得失,考虑下一步的动作。

  对大洋帝国来说,下一步不应该是狠狠的打击德国人,反而应该暗中的扶持他们已经衰弱的力量,在欧洲形成新的力量平衡,这才是符合大洋帝国利益的做法。

  拳头只有蓄势待发才能够形成威胁力,如果打出去还有啥用?

  以大洋帝国为主的中路军团,牢牢的占据莱茵河上的四座城市,这对整个德国就是一个巨大的危险,威胁到国家的存亡和命运。

  哪怕只有很小的几率,身临其境的德国人也没有人敢赌。

  因为这样的后果实在太可怕,没有人敢赌,也没有人愿意赌,更无人能够赌得起。

  有这样的形势就足够了,带给大洋帝国的就是强硬的话语权,这里面的利害得失罗霖非常清楚,因此在他的心中,帝国军队的这一次欧战历程已经结束了,到此为止。

  那么,大洋帝国参战的企图达到了吗?

  一,英国海峡殖民总督府辖下新加坡、槟榔屿和马来西亚地区、缅甸地区还有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全部归入了大洋帝国领土,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大洋帝国在残酷的欧战中,做出了自己的杰出贡献,付出了数十万人伤亡的代价,彻底扭转西线战场的形势,强悍的兵锋得到国际公认。

  三,在国际社会顶级玩家的牌桌上,大洋帝国傲然屹立英法德之列,进入了最顶层的小圈子,这个最顶层的小圈子不超过四个国家,属于食物链顶端的猎食者。

  四,大洋帝国海量的物资和大量的人员进入欧洲地区,充分地扩展了国家正面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国家形象,受到欧洲各国一致好评。

  五,实力决定地位,帝国经济实力通过欧战得到飞跃性的提升,大洋帝国的产品得到了欧洲的普遍认可,并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欧洲第二大债权国,手握超过100亿银洋国际债权,完成华丽丽的转身。

  六,帝国大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分别与沙俄帝国、西班牙王国、荷兰王国和奥匈帝国达成了联姻,在欧洲王室层面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并且,长公主莎莉已经确定嫁入英国王室,这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按照帝国皇帝罗霖大家小家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此次大洋帝国的欧战历程可以完美收官,为什

  么还要继续战争呢?

  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那为啥还要派遣近20万军队进入罗马利亚,准备在东线开启第二战场呢?

  这只是帝国皇帝罗霖一个幌子,熟知历史走向的罗霖知道苏俄产生的翻天覆地巨变,利用欧战危急的局势,派遣20万军队进入罗马利亚,并不是要开辟第二战场。

  错过了这个机会,协约国怎么能够允许大洋帝国派遣20万军队进入罗马利亚?

  那是想也不要想,根本不可能的。

  这20万军队是为接下来的干涉战争准备的,罗霖希望为大洋帝国搞到一块欧洲领土,这就是最后的一次机会,错过了永远不会再有。

  这一块欧洲大陆的领土,既不是地中海中的克里特岛,也不是但泽走廊上的孤城柯尼斯堡(现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而是一块真正的欧洲领土。

  这一块真正的欧洲领土,可供挑选的范围就在波兰和苏俄范畴之内,包括原波罗地海沿岸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都是面积五、六万平方公里的小国。

  这个战略企图,需要在欧战之后开启的干涉战争中实现,而罗马尼亚的20万军队就是为此准备的,而不是什么狗屁的开辟东线第二战场。

  这辈子,伟大的大洋帝国皇帝罗霖陛下什么时候为别人做过嫁衣裳,真是脑袋秀逗了。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族·主义分子,而且是最大的那个头子,贪婪的胃口和永无穷尽的扩张企图,造就了大洋帝国现在的赫赫威名。

  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角色,绝不会为别人火中取栗。

  同盟国和协约国在西线战场上取得新的平衡之后,隆隆的炮火枪炮声逐渐停息,取而代之的是政治人物暗中的密切来往,交易和退让。

  中立国瑞士风景秀美的苏黎世和日内瓦,秘密往来的大人物络绎不绝,谈判和筹码通过无形的电波传递到欧洲各地,往来频繁极了。

  这其中,尤其以同盟国和协约国停战谈判和波兰复国两个主要议题,两个阵营在战场上都打不动了,可是针对停战的谈判双方面临着巨大分岐。

  在1918年4月后,双方并未爆发更大规模的决战,零星的大小战役不断,时间在你来我往的谈判中消逝,

  波兰复国议题;

  1914年欧战爆发之后,俄国介入保护塞尔维亚,德国则支持奥地利同盟。

  这意味着瓜分波兰的三个强国陷入了彼此之间的征战,然而尴尬的是这三个国家的军队中都有波兰士兵,奥地利、德国与俄罗斯人都很清楚地认识到波兰人仍不忘争取独立,他们便以此为条件希望拉拢波兰支持己方。

  率先表态的是占领波兰领土最多的俄罗斯人,他们在1914年8月14日宣布:“将要复兴波兰使其成为沙俄的坚定盟友”。

  然而这只能证明俄罗斯人的狡猾,因为这个提议仅仅是在承认沙俄宗主国地位不变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自治权,而非承诺恢复波兰的独立。

  1916年11月,奥地利和德国同时在华沙发表联合声明,承诺恢复波兰独立国家的地位。

  1917年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沙皇政权被推翻,俄国临时政府为了获得波兰人的支持,表示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的波兰国家,并且宣称:“其领土将包含所有波兰人为主要人口的土地,并与俄罗斯联合起来,构建一个松散的军事同盟关系”。

  英、法和大洋帝国对建立德国和苏俄两个强国之间的缓冲国提议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法国感同身受,这样的糟糕情况他们再也不想来一次。

  波兰复国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为强国之间建立缓冲国,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可以冷静一下,不至于一下子就爆发残酷的大战。

  问题是;

  波兰复国范围有多大?

  要知道,在历史上波兰可是有115万平方公里的疆域,那么这个新成立的波兰占据多大的疆域呢?5万平方公里,还是10万平方公里,抑或30万平方公里?

  要知道在欧洲,有3万平方公里领土,就是个很不错的国家了,谁愿意多出来一个强大的波兰?

  1918年·5月一8月,德国在西线发动5次进攻,调集了208个步兵师,1200辆坦克、26000门轻重炮,万余架飞机,结果德军在坚固的防御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损失110余万兵力,在莱茵河一带被大洋帝国和英法联军阻止,再也无力进攻了。

  9月18日,协约国开始反攻,9月26日,全歼德军27个师,德军向后撤退80公里建立新防线,此时败局已定。

  南线,协约国9月15日发动攻势,29日保加利亚投降,10月底,奥斯曼帝国投降,安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人民起义,宣布独立,脱离奥匈帝国。

  11月3日,奥匈帝国投降。

  德国基尔港水军也于11月3日起义,9月柏林爆发革命,德皇威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逃亡荷兰,政权被右翼社会民主党掌握,11日,德军正式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