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节
日期:2016-07-2722:19:15
(正文)
2.2香港战役
2.2.1弃守两难成鸡肋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导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争第二年,为了向北策应武汉会战,同时截断海外援华的华南通道,侵华日军在中国广东地区实施了广州战役。1938年10月11日,日第二十一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并迅速北进,广州于10月21日落入日寇之手,中国由华南接受外援的交通线至此被彻底切断。
在此之后,虽然日军对中国东南沿海进行了严密封锁,但这一封锁圈一直不够严密,其中最大的漏洞就是当时英国统治下的香港。无数船只以香港为中转基地横行于华东、华南沿海一带,形成了无数条向中国腹地“走私”的通道。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1年年底,香港已经成为重庆政府与国际社会联系的最重要门户之一。
为了便于更好地接受外援,重庆国民政府在香港设立了军政部武器购入部、外交部驻港办事处、交通部驻港联络处等机构,所干的事儿不用说看名字大家就清楚了。这些机构的频繁活动造成“香港港湾仓库里的军需物资堆积如山”,大量的国际援助通过这里被转运到内地。香港启德机场与重庆也保持着正常的航班来往。对于日本来说要想彻底堵死这一通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武力占领香港。早在1939年年底,日本大本营在制定1940年作战计划时就明确将攻占香港作为重要攻略之一列入总体计划之中。但是实施香港战役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在英、美参加欧洲战争之后。
为了给攻占香港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1940年6月日华南方面军所属第十八师团组织实施了“广九战役”,相继攻占了深圳、宝安和沙头角一带地区,彻底阻断了香港和中国内地的陆路联系。随后部分日军开始驻守于深圳河北岸,与驻守香港的英军隔河相望,彼此鸡犬相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已经称雄世界四百年的大英帝国可谓是四面危机。德国在欧洲的迅速崛起对英国的威胁越来越大,迫使英国不得不将主要精力关注于此。在远东,随着日本的不断壮大和咄咄逼人的对外扩张之势,大英帝国在远东诸多的殖民地同样也处于危险之中。英国在远东的防卫重心是印度,防卫的前线制高点则是新加坡,香港作为孤悬于南中国的城市,距离日本占领的大陆广东地区仅一河之隔,离日军占领的台湾仅仅只有450公里,而距离自己最近的基地新加坡却有足足2000公里之遥。海南岛和法属印度支那先后被日军占领之后,香港已经彻底成为日占区中的一个孤岛。放眼四望,除了六十公里外的澳门之外四处都插满了日军的太阳旗。如果想在太平洋上找到一个类似地点的话,那就出同样在日军眼皮底下孤立无援、下一节即将出场的关岛。
1937年至1941年期间,在中日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大英帝国仍然刻意维持着香港的中立地位。华南大片领土沦丧之后,大量国军溃兵和中国难民涌入香港。对于这些进入香港的中国军队,港府一律根据国际惯例缴械后送入集中营。在这一时期,虽然香港华人亦有为祖国抗日大业出钱或出力者,但是一切活动都需在不影响英国和日本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大量难民的涌入使得香港人口从1936年的100万迅速增加至1941年的160万。
香港的防御受到了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重大影响。在会议上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中,英国和美国向日本承诺不在西太平洋范围内部署和扩建新的军事设施,香港自然也位列其中,这就给香港之后的设防工作带来了诸多限制。1933年,日本因为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遭国际社会谴责后悍然退出国际联盟,随后又在1935年宣布退出伦敦裁军会议,这无疑给英国敲响了警钟。日本的这一系列举动使英国明白,由于在中国和东南亚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冲突,曾经的盟友日本已经变成了最大的潜在敌人,两国之间迟早终有一战。鉴于以上分析,英国遂于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决定逐步加强对香港的防卫,防卫预算高达五百万英镑。
这边刚刚准备敲锣打鼓开张,那边欧战就爆发了。大英帝国随之将几乎所有注意力都转向了欧洲,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随之大大下降。同时日本在远东的影响日益扩大,此消彼长,早已对英国深感不满的日本当局开始逐渐向英国施加压力,并多次向香港政府抗议,要求制止香港华人的反日行为。
在日本的步步紧逼之下,无力东顾的英国被迫采取了一系列绥靖措施。北平、天津和上海相继沦陷之后,日本逼迫英国将沦陷区的关税由英国银行转存入日本银行。1939年,日军更是封锁了天津租界,逼迫英国签下了《有田-克莱齐协定》,英国被迫承认日本侵略中国的合法性。1940年7月在中国的强力反对之下,英国甚至答应了日本关闭抗战大动脉——滇缅公路三个月的无理要求,并承诺禁止从香港向内地运出军火,禁运物资包括石油、卡车、铁路器材等,当时每月大约有六万吨的各类物资通过香港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中国内地。英国人的妥协让步换来的不是日本人的笑脸,而是对方进一步的变本加厉。
与猛兽为邻的香港当然也知道眼前的危险无日不在,但港府对于香港的防卫始终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从地形来看香港是易攻难守,新界和大陆之间有着很长的边界,日军可以选择的攻击点太多,便于处于绝对优势的日本陆军之进攻,而不便于英军远道增援。一旦战争爆发日本人很容易就会取得制空权和制海权,这样海岸线很长的香港也便于日军进行登陆作战。香港狭窄的区域内人口过多,供水困难,一旦水源被切断就会很快陷入绝境。据说之前日本天皇曾经在访问香港时特意步行游览了香港的街道,当时就发现了香港供水存在的严重缺陷,看来这裕仁也不能说是啥都装糊涂。让人稍感欣慰的是,作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香港的物资储备充足,利于长久固守。但是如果守不住的话,这些物资恰好会成为敌军的战利品。
远东战云日益密布。英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早在1940年8月就对香港未来的前景提出了意见:在日军四面包围之下的香港不单缺乏长期固守所需的纵深,从远东的全局来看亦没有战略上的实质作用。对兵力紧绌的英国来说,防守香港已经是力不从心。英军总参谋长约翰.迪尔爵士认为,“即使我们能够向远东派遣强大的舰队,面对已经在中国大陆上站稳脚跟的日军能否守得住香港仍属疑问。在任何情况下香港都不能作为一个前进海军基地使用。对于既不能救援又无法长期固守的香港来说,只能做为尽可能长期保持的前哨阵地。对于主张加强香港守备部队的压力应当坚决顶住。”迪尔同时向丘吉尔建议,放弃香港并将撤出的守军转用于固守战略位置更重要的新加坡。
不单是迪尔这么说。早在1937年底就开始担任香港第二十任总督的罗富国爵士也客观地认为,一旦与日本打起来的话香港根本无法防守,他甚至提议将香港列为中立的不设防城市,停止执行所有的防御计划。老罗悲观地认为,英军死守香港只会加剧日军入城后的平民伤亡。
日期:2016-07-2722:21:15
(正文)
迪尔爵士和罗港督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英国政府主要是基于政治上的因素驳回了弃守香港的提议。英国政府提出香港不能弃守的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尽管已经是日落西山,但作为几百年的世界老大大英帝国的脸面还是要的,不战而弃势必为世人耻笑,实在是丢不起那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