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小说 太平洋战争

第29节

太平洋战争 青梅煮酒1970 2077 2024-07-17 12:49

  日期:2015-08-0623:55:06

  1.2.9马关之耻

  1895年1月7日,朝鲜国王李熙率领世子、文武百官参拜汉城宗庙,宣布了“洪范十四条”。其中第一条庄严宣告“割断依附清国虑念,确建独立自主基础”。朝鲜半岛与中华千年之久的宗藩关系就此结束。

  1895年新年一过,清廷的败局已经注定,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全部闭上了嘴。无奈之下的清政府只有想办法屈膝求和。

  其实从1894年10月开始,清廷便不断通过欧美列强斡旋向日本求和。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人物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平壤战役和大东沟海战相继失败后,1894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起用早已被她罢黜的恭亲王奕(言斤)主持总理衙门。10月初,原来就主张对外国屈服的恭亲王亲自出面请求英、美、俄、德、法共同调停清日战争。由于美、德、俄三国各有各的打算,加上日本的强力拒绝,英国于10月6日提出的调停建议没有获得任何结果。

  1894年11月初,日军侵入辽东,将战火烧入中国国土。清廷十分恐慌其“龙兴之地”遭到兵燹之灾,再次请求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出面调停。由于急于求和,李鸿章在恭亲王的同意下派遣了一个德国人,即担任天津税务司的德璀琳作为自己的代表到日本试探议和的条件。德璀琳到了日本后,日本人以其并非中国大员拒绝和他谈判,同时要求清政府派出真正“具有正式资格的全权委员”。

  其实此时日本也可以说是骑虎难下。虽然战场上连战连捷,但毕竟国力有限。1894年日本的军费开支已经达到国家支出总额的69.31%,1895年的军事开支也达到了国家预算的65.32%。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进一步加重了日本普通百姓的负担。自1894年底以来,日本不少地方都爆发了农民暴动,社会动荡不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亦很重视西方国家的态度,明确反对军部大本营直捣北京的“直隶平原作战计划”,原因我们前面已经讲过。

  旅顺失守之后,慈禧太后害怕日军进犯京津,求和的欲望更加强烈。老太太不顾光绪皇帝的反对,于1895年1月14日正式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当时日本正在猛攻威海卫,军事上的胜利导致日本气焰极为嚣张,觉得使清政府无条件投降的机会还未到来,因此借口这两个人官太小,在广岛将此二人羞辱一番之后驱逐回国。同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2月2日通过清廷代表团中的伍廷芳向清政府提出,和谈可以,只有恭亲王和李鸿章才有资格充当全权代表。1895年2月17日,就在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当天,日本又通过美国人向清政府提出,必须以割地、赔款为“议和”之必要条件,否则无需派代表前往日本。

  之前三次求和,其中两次派使被拒,导致清政府惊恐万分,慈禧老太实在是坐不住了。得知日本的要求后,慈禧立刻电召李鸿章速速入京,准备任命他为全权代表赴日议和。之前,李鸿章和丁汝昌一样背着一身的处分。2月13日,朝廷下旨撤销对李鸿章的一切处罚,官复原职,并希望李鸿章能看在时局危恶和朝廷久恩的份上,以社稷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前往日本和谈。

  早已心力交瘁的李鸿章清楚,在接到慈禧宣召的那一刻起,他已经注定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他知道自己想要拒绝承担此项和谈的使命绝无可能,——恭亲王作为皇族绝对是不可能去丢这人的。

  李鸿章当然明白议和这样的大事当然是慈禧说了算,入京以后径直先去找慈禧。慈禧太后虽然昏庸却并不傻,这可不是出风头的时候,她以自己肝气发作导致臂疼、腹泻为借口拒接接见李鸿章及群臣。这还不止,老太太还故意扔出来一句话,“一切遵上旨可也”。这下子将来所有的耻辱和骂名都归傀儡小光绪了,跟她无关。

  慈禧太后称病不出,光绪皇帝只好硬着头皮接见了李鸿章。1895年2月22日,紫禁城乾清宫的气氛比办丧事还肃穆。光绪皇帝黯然而坐,面无表情。左边跪着一群军机大臣,右边跪着李鸿章。李鸿章肯定要有光绪的承诺才敢去。有人提出效仿早年俄国皇帝迁都、最后打败拿破仑的做法,当即遭到激烈反对,被斥责为放弃国家宗庙社稷的逃跑主义。

  最终只剩下割让领土一案。李鸿章坚持不可割地,若议割地立即归国。李鸿章提出:“割地之事,不敢承担,假如赔款,户部恐无此银。”之前连买炮弹都不想给钱的户部尚书翁同龢立即插嘴:“只要不割地,即使多赔点钱,也能凑出来。”靠!当初买舰、配速射炮、买炮弹的时候怎么就没钱呢?花五千块就能堵住的安全漏洞,非要等死人了被罚款50万?郁闷无比的李鸿章立即反将一军,请求管钱的翁同龢老先生一起去日本议和,现场办公。吓得翁同龢面如土色,双手摆的跟黄飞鸿的无影脚一样,当即表示不懂外交,绝对不能“以生手办重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