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小说 太平洋战争

第431节

太平洋战争 青梅煮酒1970 3094 2024-07-17 12:49

  以美国物理天文学家、航空先驱——塞缪尔�6�1皮尔庞特�6�1兰利博士命名的“兰利”号是美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它由一艘运煤船改装而成,1922年就加入现役,编号为CV-1。到二战时期,该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爷爷舰”。由于已无法承受艰巨的作战任务,该舰在1936年被美国海军改装为水上飞机供应舰,干一些运载飞机和兵员的辅助任务。这一意外事件使得“兰利”号创下了太平洋战场第一艘被击沉航母的纪录,尽管实际意义上它已不是一艘真正的航母。“兰利”号的沉没使得多尔曼迫切渴望的空中掩护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日期:2017-02-2223:15:03

  (正文)

  2月26日18时30分,多尔曼舰队离开泗水驶向爪哇海。由于锅炉出现故障,驱逐舰“科顿纳尔”号最大航速只有27节,因此整支编队只能按照它的速度航行。这天夜间,他们沿马都拉北海岸一直到萨普迪海峡一带巡逻,并未遇到日军舰队。曾经有参谋向多尔曼提议,舰队还可以再向北部海域巡逻,以更加接近可能出现的日军舰队。但多尔曼认为日军很可能在当天夜间实施登陆,如果向北航行过远就不能及时赶回日军的登陆地点。

  在爪哇海即将上演的,是自1916年日德兰海战之后最大的一场水面对决。可惜的是,双方的指挥官均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作战。盟军指挥官多尔曼擅长航空作战,却没有一架飞机可供使用。日军指挥官高木武雄是联合舰队首屈一指的潜艇专家,麾下却连一艘潜艇都没有。两人一个擅长天上一个擅长水下,却阴差阳错地在水面上干了起来。值得注意的是每当出现危急情况,没有潜艇的高木总可以得到充分的空中支援。

  26日到27日夜间,荷兰布雷舰“高登�6�1莱乌”号在爪哇岛北岸布设了一个雷区。根据当时布雷艇的报告,这一雷区详细位置位于南纬6度47分50秒、东经112度04分50秒到南纬6度51分10秒、东经112度18分之间,具体深度20米。后来的事实表明,这一上报的位置并不准确。

  在爪哇岛北岸巡航的多尔曼舰队希望能够尽快发现并攻击日军的登陆船队。27日中午,一直搜索未果的多尔曼决定返港加油。

  14:27,一份电报送达多尔曼手中。13:50,一架荷兰“卡塔琳娜”侦察机发现了日军的登陆船队,位于泗水以北80公里处。尽管所有官兵已人困马乏,午后多尔曼在发给赫尔弗里希的一份电报中曾经提到“舰队官兵的耐力很快就要超过限度”,但大战在即,全体官兵的斗志依然高昂。

  多尔曼下达的第一个作战命令只好通过无线电、旗语和信号灯的方式用英语传出:“所有舰只跟我来,敌人在160公里之外。”命令之所以下得如此简明扼要——后边的情况也是如此——是因为各舰之间没有统一的联络信号,命令一旦复杂就无法执行。这是一次旗舰接到侦察信号及时下达命令没有任何延误的罕见现象。

  多尔曼率领舰队以单纵队列向进驶进。5艘巡洋舰居中,旗舰“德�6�1鲁伊特”号一马当先,英国重巡洋舰“埃克塞特”号、美国重巡洋舰“休斯敦”号紧随其后,之后是澳大利亚轻巡洋舰“珀斯”号,殿后的是荷兰轻巡洋舰“爪哇”号。3艘英国驱逐舰“伊莱克特拉”、“遭遇”、“朱庇特”号自左至右担任前方警戒,2艘荷兰驱逐舰“威特�6�1德威�6�1思”、“科顿纳尔”号担任左方警戒,4艘美国驱逐舰“爱德华”、“奥尔登”、“福特”、“保罗�6�1琼斯”号担任左后方警戒。远看上去这一阵势颇为威武雄壮,在多尔曼的率领下浩浩荡荡杀奔战场。

  盟军舰艇大约在14:30改变了航向,15时穿过泗水以北提前布下的雷区,随后加速向西北航行。大约半小时后,一架日军飞机出现在舰队上空,并胡乱投下了几颗丨炸丨弹。多尔曼下令舰队暂时散开,15:50又重新汇合。当时风力四级、风向偏东,多尔曼舰队航向为315°,速度24节。

  16:00整,多尔曼致电赫尔弗里希请求派战斗机实施掩护,依然未能如愿。当时岸上盟军的决策是,组织一支仅由3架轰炸机组成的小编队,在傍晚时分对日军的登陆船队实施攻击,原本就非常稀缺的10架战斗机要为这些轰炸机的攻击护航。这一攻击计划并未通知海军司令部,赫尔弗里希对此并不清楚,多尔曼更无从所知。此时再去埋怨美、英、澳已无任何道理,所有事儿都是荷兰人说了算,——盟军拙劣的作战联络由此可见一斑。

  为日军登陆部队护航的同样是一支强大的水上力量。战术总指挥是第五战队司令官高木武雄少将,麾下有两艘重巡洋舰“那智”号(旗舰)和“羽黑”号。第二水雷战队司令官田中赖三少将坐镇轻巡洋舰“神通”号,下辖8艘驱逐舰。分别是涩谷紫郎大佐第十六驱逐舰中队的“时津风”、“天津风”、“雪风”和“初风”号,小西要人大佐第七驱逐舰中队的“涟”、“潮”号。这位小西大佐和两艘驱逐舰的名字师兄们是否觉得耳熟?不错,他们曾在袭击珍珠港作战中作为佯攻部队炮袭过中途岛。此外,田中手下还有第二十四驱逐舰中队的两艘驱逐舰“山风”和“江风”号。

  在这里请师兄们稍稍留意一下这个“雪风”号驱逐舰,它和驱逐舰“野分”号、“时雨”号被并称为日本海军的“三大祥瑞”。今后在莱特湾海战中,老酒拟用一个小节的较大篇幅介绍这“啼笑皆非三兄弟”。“雪风”号的传奇经历将一直延续到本文结束后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它已是蒋委员长的麾下战舰。

  此外与登陆船队同行的还有西村祥治少将的第四水雷战队,西村的旗舰是轻巡洋舰“那珂”号,麾下包括第九驱逐舰中队佐藤康夫大佐的“朝云”、“峰云”号,第二驱逐舰中队橘正雄大佐的“村雨”、“五月雨”、“夕立”和“春雨”号,共计驱逐舰六艘。

  从表面来看,盟军拥有两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对面的日军则是两艘重巡洋舰、两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双方可谓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可实际上日舰大多是服役不久的新舰,且舰型统一、训练充足,相互之间协同良好。而盟军舰只大部分舰龄较长,长期缺乏必要的维护,大部分舰只在前一段的空袭中受过打击属于带伤上阵。最重要的是,由于舰只分属不同国家,盟军在指挥上存在致命障碍。例如多尔曼少将发给美国军舰的命令,要首先发给美军旗舰“休斯顿”号,再由“休斯顿”号转达给下属各驱逐舰。盟军各舰没有统一的信号手册,也没有统一的旗语通讯规则。这一缺陷只有在多尔曼身边配备了英、美、澳的信号兵才部分得到解决。后来由于探照灯在战斗中受损,手操信号灯竟成了唯一的联络工具!

  盟军舰艇只是在战前才简单地凑合在一起,如“珀斯”号就是直到2月24日才到达丹戎不碌。联合突击编队一直到2月初才匆忙成立,当时战争已进行了近两个月时间。在此期间日军又不断对主要军港泗水进行轰炸,突击编队不得不仓促应战,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联合演习,到后来竟狼狈到连一片可供演习的安全水域都找不到了。在战机稍纵即逝的战场,缺乏密切配合将带来致命的恶果。

  对此,“休斯敦”号一位年轻的美军上尉触景生情,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支舰队犹如十几位都挂头牌的音乐明星,没有经过一次练习就一起奏响了《圣母颂》。”

  少尉先生还少说了一点,这支“乐队”指挥的手势并不是每个乐手都看得懂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