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小说 太平洋战争

第467节

太平洋战争 青梅煮酒1970 2979 2024-07-17 12:49

  虽然内心认可孙立人的救援方案,但在被围英军的一再催促斯利姆早已心急如焚。之前由于日军牢牢控制了仁安羌的唯一水源,包围圈中的斯科特少将报告说,被围官兵已断水断粮达两天之久,随时面临全线崩溃的危险。在斯利姆眼里被围的那些人才是手心,身边的这些中国人连手背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算随时可弃的手套。他要求孙立人无论如何立即渡河援救,不能再等到第二天黎明。孙立人并未被斯科特的告急电报打乱方寸,在陈述利害关系的同时,他请斯利姆致电英缅第一师务须再坚持最后一晚。

  恰在此时,斯科特再次打来了告急电话,说被围部队已到了最后关头,一时一刻也无法坚持。斯利姆闻言脸色大变,孙立人冷静地请他转告斯科特:“贵师既已忍耐了两天,无论如何要坚持最后一晚。中国军队一定在第二天下午18时之前将贵军完全解救出围。”

  面对电话中焦急而质疑的“有无把握”的询问,孙立人截钉截铁地告诉斯利姆:“中国军队,包括我本人在内纵使战至最后一人,也一定要将贵军解救脱险!”这句话使斯利姆大为感动,他郑重地握住了孙立人的双手,以此确认了双方的“君子协定”。

  4月19日,东方刚显现鱼肚白,国军的攻击开始了。左翼部队迅速突破敌军一线阵地,日军立即实施反攻,第一一三团已得阵地三失三得。为了不暴露我军实力,孙立人设置疑兵虚张声势,以小股部队进行袭扰,使日军无法判断我军虚实。主攻部队则利用山炮、轻重迫击炮和机关枪的掩护反复冲杀。由于油田多处起火,双方在大火和浓烟中反复冲杀,使得涉水而来的第一一三团反而占了便宜。战至下午14时,国军成功占领制高点501高地。到17时,第一一三团已成功克复仁安羌油田,渐行渐远的枪炮声显示日军正在撤退。第一一三团共有官兵1121人,此战阵亡204人伤318人,几乎达到了全团的一半。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第一一三团发起攻击时,包围圈中的英军表现出惊人的冷静,丝毫没有里应外合趁势突围的架势,纯粹成了不怕开水烫的死猪一群。直到战斗结束仍不见友军有所举动,孙立人才派出一个连前往联络,斯科特还不敢相信凶悍的日军已经遁去。

  除7000英军之外,被解救的还有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等500余人。孙立人慷慨地将抢回的100多辆汽车交还英军。在中国军队掩护下,该部英军向宾河北岸快速撤退。

  三天的煎熬使得这些英国老爷们狼狈不堪。远远看见中国官兵,他们一个个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更有一些官兵压抑不住心中的感激之情,上去把中国士兵抱了起来。后来当远征军兵败新三十八师撤到印度时,再次与英缅第一师相遇。虽然言语不通,但那些英军官兵眼眶里依然饱含着感恩的泪水。

  中国远征军成功解围仁安羌的消息惊动了英伦三岛,并迅速传遍世界。孙立人少将一时成了远征军的英雄。英国人的宣传极尽溢美之词。恰好4月18日美国杜立特中校率队空袭了日本本土,英国报刊就将两件事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克复油田仁安羌一役,恰似暴风雨来临前的一道清流,与美机之猛袭东京、大阪、名古屋一样广受欢迎。”甚至有人将英军的脱险赞誉为“亚洲的敦刻尔克撤退”。

  各种荣誉接踵而至。随后英王乔治六世授予孙立人“大英帝国司令勋章”,重庆政府也颁其“四等云麾勋章”。新三十八师副师长齐学启、第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及各营营长也分别获得中、英政府的嘉奖。

  由于孙立人曾经在美国接受过教育,连美国人也感到脸上有光,慌不迭地前来凑热闹。美国随后也宣布授予孙立人“荣誉军团勋章”,罗斯福总统在颁奖词中如此写道:“中国孙立人将军于1942年缅甸战役,在艰苦环境中建立辉煌战绩。仁安羌一役,孙将军以卓越指挥歼灭强敌,解救英缅第一师之围使其免遭歼灭,后复掩护盟军转移,于千辛万苦之中转战经月,从容殿后,其智勇兼备,将略超人之处,实足为盟军楷模”。

  上世纪末的1992年4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美国期间,特地拜访了已定居美国、时年93岁的刘放吾,对他五十年前拯救英军的卓越功绩表示感谢、慰问。

  仁安羌失而复得,日第三十三师团因此受到饭田军司令官的严厉训斥。联队长作间大佐也受到降级和严重警告处分。据日军《缅甸作战》记载:“该大佐亲自掩埋战亡士兵尸体,以示对失败之反省。”为了发泄愤怒,作间下令将371名英国、缅甸、印度战俘就地处决。只有威斯特�6�1豪森上尉得以幸免,因为师团司令部要求立即送一名英军俘虏前去审讯。后来豪森上尉在战俘营里度过了三年苦难岁月,1945年被释放回国,后因神经错乱病逝于1948年冬天。

  令人惋惜的是,新三十八师克复仁安羌的绝佳机会并未被充分利用。孙立人认为,当面之敌尚未肃清,应与英军一道全力出击,击溃日第三十三师团以稳定西线,确保中路远征军主力侧翼安全。

  孙立人的想法好则好矣,但纯属一厢情愿。就在仁安羌解围战尚在进行之中的4月18日,驻印度英军司令官韦维尔上将给亚历山大发来了一封诡异的电报,重点强调了从缅甸撤退的具体措施,指出“优先考虑”与中国军队的联系,不要给他们谴责英军急于向印度撤退的任何借口。根据韦维尔的指示,亚历山大否决了斯利姆尽快组织对曼德勒防御的意见,要他尽快开辟度过钦敦江向印度撤退的道路。最后韦维尔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能让中国军队抓住把柄,指责英国军队不顾友军逃往印度”。得到撤退命令的英军犹如惊弓之鸟,撒丫子一路向北狂奔。

  更让人气愤的是,为了更好发挥中国军队的掩护作用,亚历山大还向史迪威和罗卓英谎称,在皎勃东一带发现日军主力,要求将新三十八师、第二○○师和第二十二师均调往这一地区。雄心勃勃的新三十八师被迫放弃南下作战企图,由仁安羌转移到皎勃东附近,之后转向伊洛瓦底江东岸布防,掩护英军一路撤退。

  4月25日,经过整顿补充的日第三十三师团重占仁安羌,随即沿伊洛瓦底江向曼德勒快速挺进。同一天,中、英、美三方指挥官在皎克西召开了最后一次联合会议。亚历山大提出,为避免被正面向曼德勒挺进的日军合围,英军必须立即向西撤过伊洛瓦底江。当晚亚历山大就下达了撤退命令。

  说句公道话,新三十八师解围仁安羌的影响绝对比不上杜立特空袭东京。美军对日本本土的空袭使得大本营异常愤怒,这种情绪迅速波及到缅甸战场。4月22日,南方军司令部向第十五军转发了来自东京的急电,命令该军“尽快在缅甸扩大战果,同时确立向重庆积极进攻之态势,以有力兵团越过国境并攻击一切可能到达之地区”。

  东京急电的意图很明显:军部担心美国人继续利用中国大陆为基地轰炸日本,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击重庆政府迫使蒋介石屈服。缅甸战役作为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五军就必须全力以赴向中国境内而不是向印度进攻。中国远征军已成为日军的主要打击目标,这也正是英军随后能够顺利逃之夭夭的主要原因,

  在西路英军一路溃败的同时,此前并无大战事发生的东路危机已经悄然出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