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小说 太平洋战争

第296节

太平洋战争 青梅煮酒1970 4095 2024-07-17 12:49

  三、对哈曼女士信件的解疑。如果说美国对战争即将来临没有一点警觉那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美国对日本要进攻自己早已心知肚明,关键在于对日军进攻方向和进攻时间的判断。就战争爆发点而言美国判断还算准确,菲律宾、泰国、马来亚、关岛、威克岛都猜对了,只是漏掉了一个珍珠港。即使哈曼女士反应的是事实,也不能说明罗斯福就知道了珍珠港将遭袭。罗斯福知道战争肯定会爆发,不管哪里发生战争那些救援物资都是需要的,之所以将那些人员和物资先调往珍珠港,也是因为珍珠港在罗斯福眼里是坚不可摧的,那些物资放在珍珠港最安全。那里离可能发生的前线也最近,便于将来菲律宾、关岛、威克岛等地遭到攻击后能够更快地运过去。再者老酒一直感觉,哈曼女士信中提到的细节本身就存疑。罗斯福不可能亲自出来安排这样的小事情。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统,他要干的事多着呢!退一万步讲,就是亲自安排老谋深算的罗斯福也不可能讲得那么直白。一句话,这些物资的准备是未雨绸缪,但不一定是为了珍珠港。

  日期:2016-07-2321:25:14

  (正文)

  四、当时美国所能破解的只是日本的外交密码,对于军事密码的破译还要在几个月之后的中途岛海战之前,即使到了那时也仅仅是能破译一部分,做出正确判断还需要对之进行研究分析。就当时而言,美国对于日军军事密码的破译仍然是无能为力。前文用了大量的篇幅详细介绍了日军的保密工作,那些保密措施安排得还算详实。换个角度来看,开战的准确时间和地点甚至连东乡茂德、贺屋兴宣这样的内阁外相、藏相以及在美国的野村和来栖都不知道,罗斯福不知道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五、还有一种观点提出,袭击结束后美军以惊人的速度将击沉的军舰打捞出水,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修理好,使这些军舰的战斗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有质疑者指出,当这些军舰开始维修和改造时,工人们发现什么都是现成的,包括图纸、武器、雷达都是准备好的,好像在有意等待这一天似的,这难道不是事先就有预谋吗?

  老酒认为这种说法更加站不住脚。珍珠港作为美国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这些条件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难道非要找不到图纸,材料和物资都不凑手才算真实吗?要怪也只能怪南云鼠目寸光,没有发起第三波攻击去摧毁那些船厂和设施。需要提醒的一点是,珊瑚海海战之后,日本受伤的“翔鹤”号和“瑞鹤”号航母进港维修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错过了关键的中途岛战役。而对于同样在珊瑚海海战中遍体鳞伤的“约克城”号航母,一般人的概念是没有三个月根本修不好,但事实上在尼米兹的督促下该舰三天时间就恢复了战斗力,并作为“奇兵”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战争中发挥了扭转乾坤的关键作用。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美国基础工作做得好,也彰显其工业和技术能力的强大。

  六、从体制上来说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罗斯福第三届总统任期期满之后又参加了下一任总统的竞选。为了赢得选民的支持,健康状况已经很糟糕的罗斯福还坐着轮椅不惜远涉重洋到太平洋上去会见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可见其对自己的政治生命是极度重视的。如果一旦被大家得知珍珠港的几千条性命是罗斯福这样卖乖断送的话,别说政治生涯,罗斯福真可能像赫尔说自己的那样“被愤怒的人们活活打死”。

  作为二战的盟军领袖,我们相信罗斯福是伟人。从他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分析,放任舰队被毁和几千名士兵被残杀,这么惨绝人寰的事情罗斯福是干不出来的。当然这一点希特勒和松冈洋右肯定不同意,他俩多次说过罗斯福这个恶棍是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的。

  七、如果是苦肉计的话,拿珍珠港作赌注似乎太大了。与第二条类似,当时美国已经知道日本要主动发动进攻。这个进攻行为一旦发生,不管在菲律宾,还是在关岛、威克岛,其对美国民众产生的爆炸性效果是一样的,再搭上珍珠港实在没有必要。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仅仅被西班牙炸沉了一艘战舰(还不一定是西班牙炸的)整个美国就翻了天。退一万步讲,如果事先罗斯福得到了准确的消息,他完全可以把战列舰、航空母舰、重巡洋舰都开出去,留下一些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给日本人当靶子炸,甚至把这些也开出去只留下一些辅助舰只让他们炸,最后对于民众的效果都是一样的。不过那样很可能会弄巧成拙,基地设施和储存的石油遭到轰炸,让日军达成意想不到的战略效果。

  如果罗斯福再黑一点的话,他完全可以“挖下陷阱等虎豹”,在珍珠港门口打日本人一个措手不及。任何一个不太弱智的美国人都会明白,罗斯福不会也绝对没有能力把日本舰队拉过来数千公里放在自己家门口打的。

  拿一个生活中的事例来假设,如果准备放一笔钱在一个地方去引诱一个小偷,我们放十万元和放一百万元的效果应该没什么本质区别。说得再严重一点,我们经常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但是真正要引诱一头饿狼的话,我们很可能会放出一只羊,而绝对不会真把孩子放在那里。

  我们还可以回忆一下前文提到的一个细节,那就是在打电话给赫尔告诉珍珠港遭袭、要求国务卿把日本大使和特使“客客气气地打发走”后,罗斯福坐在那里沉默了足足有十八分钟。罗斯福这样的表现有两种可能:一是他已经知道了珍珠港要遭受袭击,这一切都是演戏给大家看,那他的演技实在是太好了,即使如此他沉默三分钟足够了,一堆事等着他去干呢。二是他真不知道珍珠港将会遭到袭击,他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彻底打懵了。老酒作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更倾向于后者才是事实。

  八、珍珠港并不仅仅是珍珠港。日本袭击事件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夏威夷周围,损失的也不仅仅是几艘军舰、几百架飞机和几千条人命,而是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在开战后的半年时间里,由于在珍珠港受到的巨大损失,美国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太平洋的制海权被日本控制,战争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南方地区以及威克岛、关岛、拉包尔的陷落都与此有关,菲律宾更是一直坚持到1942年5月才最终失守,也才有了八万美菲军的投降,也才有了与南京大屠杀并列的“巴丹死亡行军”。如果太平洋舰队还健在的话,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呀?!罗斯福估计不敢开如此大的玩笑,他有这么大的胆子吗?

  尽管在美国海军的战略思想上,很早以来就认为日本有袭击珍珠港的可能,但由于日本攻击南方的意图过于明显,而且通过破译电文得到的情报这种意图愈来愈清楚,这样就使得“夏威夷会被袭击”的想法变得越来越淡薄,从而自然而然地放松了警戒,恐怕这也是“顾此失彼”的人之常情。

  九、在西方人的眼中生命权始终排在第一位。美国是个人权至上的国家,可能大家都看过《拯救大兵雷恩》,为了一个人的生命就可以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又怎会放任不管去损失几千条生命呢?

  十、一些西方的专家也认为并非阴谋。“美国的太平洋基地为什么毫无防范?”英国记者和历史学家马克斯.黑斯廷斯在他的《地狱》一书中写道,“这个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人们”。黑斯廷斯否认了时任总统罗斯福明知珍珠港会受到攻击而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并借此使得美国介入二战的说法。但是他认为,美国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至少当时是不称职的,他们没有保证珍珠港和其他太平洋基地是处于全面防御状态。

  已故马里兰大学教授戈登可能是研究美国珍珠港事件最重要的权威人士。他认为核心问题是,美国政府根本不相信日本即将侵略自己的警告。他在撰写的《在我们熟睡的黎明:珍珠港未被告知的故事》中写道:“这个自负的判断是珍珠港悲剧的根源。”

  但是,如果仅仅因为上述十条理由就此认为珍珠港不是“苦肉计”还为时尚早。美国著名通俗历史学家、普利策奖获得者约翰.托兰采访了许多事件的当事人,并以《美国的耻辱——珍珠港事件真相》一书洋洋洒洒数十万言来说明,珍珠港事件本来就是罗斯福精心策划的阴谋。

  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在他的著作《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中也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他曾经做过这样的描述:

  早在1941年11月26日袭击发生前两周,罗斯福就收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珍珠港即将遭遇袭击”的紧急警告。罗斯福的反应是遣散了珍珠港舰队的空中防御,以确保日本偷袭取得成功。丘吉尔11月26日写给罗斯福的信函,是两人通信中唯一以“国家安全”为理由至今仍未解密的文件。对珍珠港的灾难性袭击造就了罗斯福梦寐以求的开战理由。这是一场创造新美帝国的战争。

  对于美国人“自揭家丑”的行为,“犯罪分子”日本人也来凑热闹,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也对此大肆渲染。在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服部卓四郎的《大东亚战争全史》以及日本驻美国使馆海军副武官实松让的《偷袭珍珠港前的365天》中,两人都称美国人可能事先已经知道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企图,暗示日本是在美国人的“引诱”下被迫发动了对珍珠港的袭击。他们的这种说法无疑是想把发动战争的责任推到美国人身上而已。

  费了半天口舌还是没有最终的结论。因为不仅仅是丘吉尔的信,就目前而言最权威的美国国家档案馆对珍珠港问题的相关档案依然没有公开。在有关档案解密前,人们会一直追问珍珠港事件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真像,不过也难以有准确的答案。

  被降为海军少将的金梅尔从未放弃为自己的昭雪而战斗。“我的主要使命是使整个珍珠港事件曝光,支持我活下去的正是这点。”这位不屈不挠的将军在1966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两年曾对美联社说:“我不知道全部情况是否会水落石出,所有能证明他们有罪的文件都被销毁了。”但金梅尔相信历史终将为他昭雪。1966年5月14日,86岁的金梅尔心有不甘地离开了人世。

  但愿老酒可以比金梅尔幸运一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事情的真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