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小说 太平洋战争

第374节

太平洋战争 青梅煮酒1970 3680 2024-07-17 12:49

  作为总统的远方亲戚,麦克阿瑟与罗斯福关系一直不睦。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之后,针对糟糕的经济状况在国内推行“新政”,陆军的军费开始连年缩减。多年美国海军部部长助理的经历,使得罗斯福对海军有着特殊的情感。况且以美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平时期的陆军建设并不显得十分急迫。果真,上任不久的总统就下令削减陆军预算将近51%,国民警卫队和后备军的预算也要大幅度削减。为此麦克阿瑟警告道:“陆军的兵力及其战备水平已处在危险线之下。”1934年,麦克阿瑟与罗斯福就陆军军费削减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他愤怒地告诉总统:“当我们在下次战争中遭到失败,一个美国兵被敌人的刺刀刺进肚皮,被敌人的双脚踩在喉咙上而发出最后的诅咒时,我希望他咒骂的不是我麦克阿瑟,而是你罗斯福!”罗斯福气得脸色铁青,他对着麦克阿瑟怒喝道:“你不该对你的总统如此讲话!”麦克阿瑟也意识到自己说话有点过头了,他不很服气地向罗斯福道了歉,并声称要辞去参谋长的职务。最终双方都做出了让步,麦克阿瑟保留了参谋长职位,而1934年的陆军预算不但没有缩减,还比上年略有增加。当时的陆军部长德恩兴奋地告诉麦克阿瑟:“是你拯救了美国陆军!”当时不知是出于愤懑还是故意出息罗斯福,麦克阿瑟一出门就在白宫的台阶上呕吐起来。要是斯大林同志他敢吗?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一些杰出人物在麦克阿瑟手下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除了很快就要提到的艾森豪威尔之外,另一个例子就是后来的陆军参谋长乔治�6�1马歇尔。马歇尔的升职一直受到麦克阿瑟的压制。1933年,他甚至命令时任中校的马歇尔到一支非正规部队任职,这往往预示着一名军人职业生涯的终止。马歇尔请出了潘兴为自己说情照样被拒。马歇尔就此度过了一段极不愉快的时光,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他“愁容满面、从未笑过”。后来在马歇尔晋升准将时,麦克阿瑟也一直在前边拦路。直到麦克阿瑟卸任参谋长之后,马歇尔才最终得以晋升。

  1934年麦克阿瑟参谋长的任期届满。大家普遍认为,与总统有过不少冲突的麦克阿瑟将就此卸任。但在这一年的12月12日,罗斯福以没有适当人选接任为由,宣布麦克阿瑟留任原职。当时以及后来的无数事实表明,罗斯福内心对麦克阿瑟并不感冒。仅仅不到一年后的1935年10月1日,任期未满的麦克阿瑟正式离任陆军参谋长。

  新问题很快出现,那就是关于麦克阿瑟的去向。此时他才刚满5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当打之年,继续充任军职理所当然。但在担任了陆军最高职务后,再去屈就较低的官职,对于麦克阿瑟以及他的继任者来说都是颇为尴尬的事情。罗斯福对此颇感为难。

  新的转机很快到来。1935年11月,就在麦克阿瑟刚刚卸任参谋长职务一个月之后,根据美国国会通过的《泰丁斯-麦克达菲法案》,菲律宾成为美国的自治联邦。美国允诺,十年后给予菲律宾独立地位,菲律宾人数十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但是在独立之前,美国对这一群岛仍拥有主权,继续管理它们的外交事务并承担其防卫责任。

  此时,麦克阿瑟的老朋友、国民党党魁——不是咱们蒋委员长的国民党——奎松已经成为菲律宾无可争辩的政治领袖,有绝对把握当选第一任联邦总统。奎松一生都在为菲律宾的独立而奋斗,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宁愿生活在菲律宾人统治的地狱里,也不愿生活在美国人统治的天堂中”,跟那个宁愿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屁股上笑的女人正好相反。奎松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独立的联邦政府必须拥有自己的军队,而不能把国家永远置于别人的保护之下。因此在访问华盛顿期间,奎松专程登门拜访了刚刚赋闲在家等待安排工作的麦克阿瑟。

  此时的奎松已经意识到了来自北方日本人的威胁,于是诚邀麦克阿瑟随他到菲律宾,出任自己的军事顾问,帮助菲律宾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并规划群岛未来的防御。奎松直截了当地问他:“你认为菲律宾独立10年后会有自我防御能力吗?”麦克阿瑟坦率地回答:“我想不行。我知道这些岛屿可以受到保护,当然你得有所需的财力。”菲律宾显然无力组建大型现代化军队。麦克阿瑟提出,菲律宾要效仿瑞士的方式,建立以少量精英为核心的全民皆兵模式。麦克阿瑟最后说:“如果建立了这样的国防,就没有哪个国家敢进攻你,因为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麦克阿瑟本来就对菲律宾有特殊的情感,奎松的邀请对他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正打盹呢就有人递上两本老酒的《太平洋战争》,厚度正好可以当枕头,枯燥得不看都睡着了。他当即愉快接受了邀请。要知道此前蒋介石也曾向麦克阿瑟发出过邀请,请他到中国帮助训练500万军队用于抗日,麦克阿瑟都没答应。一方面他认为创建一支能对抗日本人的中国军队至少需要20年,另一方面他真正感兴趣的地方还是菲律宾。

  因为菲律宾的防御仍是美国的责任,罗斯福对此自然不会阻拦,迅速批准了麦克阿瑟的申请。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一看似普通的任命将改变菲律宾的未来命运。

  在即将赴菲之际,麦克阿瑟与罗斯福之间又发生了一次不愉快的事儿。麦克阿瑟是个把脸看得比命都重要的人,他希望在他到达菲律宾之前,罗斯福不要宣布他的解职令。如果那样的话,他必须由临时上将军衔重新回到永久军阶的少将军衔。他希望在自己出现在马尼拉时,仍然能够肩扛四颗星而不是两颗星。这个幼稚可笑的要求,不能不引起罗斯福的反感。尽管他当时表示了同意,但后来很快改变了主意。在麦克阿瑟从旧金山登船出发之际,陆军部宣布了麦克阿瑟的解职令,从而使麦克阿瑟肩扛四颗星进入马尼拉的梦想彻底破灭。得知这一消息后,麦克阿瑟怒不可遏,他指责罗斯福采取这一举动是故意让他出丑。据艾森豪威尔回忆,麦克阿瑟当时咆哮如雷,大骂“政治家行为不检,优柔寡断,出尔反尔,目中无人,蔑视宪法,愚蠢无知,世界将由此走向地狱”。罗斯福此举的用意或许是想借此煞一煞这位前任参谋长的傲气,这是他对付桀骜不驯之徒的惯用手法。

  俗话说“官场失意情场得意”,用在麦克阿瑟身上再合适不过的了。在航行途中的一次鸡尾酒会上,麦克阿瑟邂逅了一位37岁的未婚女子,她的名字叫琼�6�1玛丽�6�1费尔克洛思。小巧玲珑的琼性格开朗,说话风趣,长着一双淡褐色的眼睛和一头乌黑的秀发,麦克阿瑟马上就被她的绰约丰姿深深吸引住了。琼1898年12月28日生于田纳西,她的祖父曾经是南军的一名上尉,家族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琼从小就喜欢听战争故事,仰慕军人,向往军旅生活。她父亲拥有一家面粉厂、几个面包房和一家当地银行的大量股票。六年前她父亲去世时,给她留下了20万美元的丰厚遗产。从那时起,琼就开始周游列国,此次她的目的就是到中国的上海游玩。

  两人一见钟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此时麦克阿瑟尽管已经55岁,但看上依然像40来岁的壮年人,赫色的大眼睛炯炯有神,腰板挺得像旗杆一样直,英俊潇洒之中透露出一种成熟男人的独特魅力。加上一身剪裁合体的将军服和那总不离手的玉米芯烟斗,更是显得风度翩翩,英气逼人。琼当即决定,不去上海了,直接跟着麦克阿瑟去菲律宾。

  收之桑榆,失之东隅。这边美人还没入怀,那边老娘平克尼却在刚刚到达马尼拉不久的12月3日不幸病故。悲恸万分的麦克阿瑟精神颓丧,几个月都没能振作起来。他说,“母亲对我从小就开始培养,她经验十分丰富,把我培养成了一名四星将军。”母亲去世后,麦克阿瑟一直带着她的胡桃木拐杖。他还把母亲用过的《圣经》放在床头,每晚读几页。这是个虔诚的仪式,既是尊重他所祈祷的上帝,也是缅怀深爱的母亲。在那些悲痛欲绝的日子里,琼始终不离他的左右,给他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安慰。

  1937年在4月30日,麦克阿瑟与琼在纽约举行了简朴的婚礼。蜜月之后,他便携夫人一起返回马尼拉。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的离开足足有14年之久。当麦克阿瑟再次踏上美国的土地时,已经到了他在朝鲜战争被免职后的1951年。

  1938年2月21日,58岁的麦克阿瑟老来得子,——琼为他生下了他们一生中唯一的儿子。一位朋友在祝贺时不禁调侃道:“没想到你现在还宝刀不老。”

  “我也没想到。”麦克阿瑟大笑道,他对自己做了父亲显然很高兴。

  为了纪念父亲,他为儿子取名为阿瑟,而不是像山本五十六他爹那样起个“道格五十八”。由于与麦克阿瑟关系不错,奎松总统夫妇出任了小阿瑟的教父教母。老年得子的麦克阿瑟可谓是“意气风发奔向新时代”,他为夫人和孩子请了一个保姆。让老酒略感纳闷的是,在以“菲佣”著称的马尼拉,麦克阿瑟竟然舍近求远去雇了一位叫阿珠的广东妇女。看来在老麦眼中,那些整天嚷嚷着说黄岩岛是他们的人,竟然连个保姆都干不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