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小说 太平洋战争

第331节

太平洋战争 青梅煮酒1970 2838 2024-07-17 12:49

  C线:克拉地峡以北的春蓬地区。防守这条线难度最大,约需陆军四个师。但优点更加明显,一旦完成就可以将马来亚和驻缅甸的英军连成一片。克拉地峡易守难攻,日本人要想通过绝非易事,这样就可以将敌军拖入对己方有利的山地攻坚战。

  可以看出C线才该是上上之选。但是没办法,英军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到哪里去给你找四个师?别说四个师,就连那十七个营都没有。连战前仓促配属给香港的那两个营都是死乞白赖问人家加拿大讨来的。所以说来说去只能选择效果最差的A线,兵力也只能从现有守军中抽调。

  这个作战计划起初被命名为“伊顿公学行动”,后来改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叫“斗牛士计划”。

  “斗牛士计划”甫一出台就立即遭致了多方反对。因为不管是宋卡还是北大年,抑或是更加靠北的万伦和春蓬地区,都不属于大英帝国治下的马来亚,而是当时还属于中立国的泰国的地盘。在国际事务中一般外交官最绅士,果不其然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外交部:在英国和泰国签有互不侵犯条约的前提下,即使是为了预防日军的入侵,贸然将军队主动进入一个主权国家境内属于破坏和平的不法行为,此举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大英帝国是多年来的世界老大,必须带头讲规矩。——听这话当初占那么多殖民地似乎都不太对呀!

  丘吉尔也支持外交部的观点,倒不是因为他和外交部一样迂腐。因为他认为在苏德战争局面明朗之前,日本人不会贸然在远东发起攻势。即使日本人对马、新动手,想要穿越长达1000公里的热带丛林也是完全不可能的。再说,马来亚的驻军完全可以得到驻印度和缅甸英军的侧翼增援。丘吉尔的正眼盯着欧洲,偶尔会侧光瞄一下地中海、北非和苏伊士运河。至于远东,现在还没工夫来管你。

  丘吉尔很快将为自己的偏心眼付出代价。

  日期:2016-09-0623:19:13

  (正文)

  看来短时间内得到大规模增援是没啥指望了,无奈的英军远东司令官波帕姆上将和马来军司令官帕西瓦尔中将在现有条件下也必须有所作为,他们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必要措施:

  一、在马来亚北部建立一系列前进机场,将新近从印度调来的空军部队充实其中。后来的事实表明,英军将战斗力堪忧的地面部队向四下散开,来防守这些没有足够空军部队的机场,通过这些机场来掩护一个没有舰队的海军基地,如此部署可以说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后这些机场和海军基地的受益者反而是日军。

  二、在战争即将到来前的1941年11月月下旬,组织于马来亚北部的吉打省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三、派出侦查人员化装成平民深入泰国境内,对所有的军营、仓库、机场、港口、桥梁和道路进行了侦查,绘制了精确的军事地图。

  敌之所欲即我之所欲,英国的侦查人员在泰国境内屡屡与日军的同行相遇。在他们的调查报告中有着这样的内容:“我们在饭馆等类似地方曾屡次遇到军人模样的日本人”。——就像影视剧情节中经常出现的那样,两个腰挎宝剑头戴斗笠的人余光冷冷一对,就能感觉到对方同样是身负绝世武功的武林高手。虽然没穿军装,但军人同样能一眼看出对方是同行。

  四、英国驻泰国公使克罗斯比爵士秘密与泰国境内的反政府派别联系,积极筹备一旦英军进入泰国后发动政变,推翻亲日的銮披汶�6�1颂堪政权。

  五、用舰艇和飞机对新加坡以东海面实施密集巡逻,对哥打巴鲁、关丹方面也开始了空中侦查。

  六、将英印第三军所属第十一师前推至泰马边界。目的是战争一旦暴发,该部先机进入泰国境内抢占宋卡和北大年两个港口,也就是所谓的“斗牛士计划”。

  尽管做出了上述部署,但两位英军高级将领并不认为战争很快就将爆发。作为职业军人,他们不可能不知道气候对作战的重大影响。马来半岛夹在南中国海和孟加拉湾之间,几乎不受这两个海域的台风影响。但这一地区却有着显著的季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一般属于东北信风期,东北风强且伴有强降雨。马来半岛以东海面经常是暴风雨天气,越是北部这种暴风雨天气来得越早。在此期间暴风雨掀起的巨浪往往高达1.5至2米,通常认为在此期间实施登陆作战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过这仅仅是英军的看法而已。

  说丘吉尔对远东不重视也属冤枉,老丘只是苦于手头拮据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作为二战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丘吉尔认为新加坡倘若落入日本之手,其灾难之大仅次于大不列颠本岛的沦陷。“新加坡的陷落意味着英联邦的解体,并严重削弱我们的战斗力”,英国所承担的义务“不仅出于战略上的考虑,还由于政治、经济和情感上的原因”。虽然借用了直布罗陀的名字,但是新加坡比原来的直布罗陀还要重要。直布罗陀面积只有新加坡的一百分之一,充其量只是一座军港,很少有商业船只来往进出。新加坡除了军事更重要的是经济意义。因此在丘吉尔眼中,新加坡绝不能像香港那样轻言放弃。

  不过海军出身的丘吉尔对于加强陆军和空军这样的说法都不以为然,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仍在海军。只要为新加坡这个“东方直布罗陀”配备一支强大得足以控制南中国海的舰队,日本人就不太可能敢在马来半岛登陆,即使登陆成功也会因为没有制海权无法维持正常的补给。至于从海路直接攻打新加坡更是想都别想,樟宜海军基地那些闲得无聊的360毫米大炮定会使入侵者海面上来海底里去。

  向新加坡派出一支强大的舰队不仅仅具有军事意义,也是为了给位于东方的自治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吃下一颗定心丸。澳新的主要兵力都被宗主国调走了,如果新加坡一旦有失,日军下一步就可能威胁到他们的本土安全。派遣舰队同时也是向最重要的盟友美国做出积极的表示。1941年8月的大西洋会议上,丘吉尔曾经向罗斯福承诺:英国愿意在远东承担更多的义务,他将派遣一支令人生畏的、快速的、包括高级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在内的特混舰队前往新加坡,以“瓦解日本海军可能在那里的活动”。

  其实早在1940年夏天,伦敦海军部就已经提出了一个叫做“威慑行动”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派遣“纳尔逊”、“罗德尼”、“复仇”、“反击”、“决心”、“拉米里”等六艘老式战列舰外加“皇家方舟”、“不屈”、“可畏”三艘新型航空母舰奔赴远东,确保那一地区的制海权。与之相配套的还有皇家空军的236架陆基飞机以及英印军、澳大利亚的四个师外加两个坦克团,加上新加坡原有的兵力和陆上炮台就可确保远东无虞。如果这样一支强大的力量真能成行的话,日本人敢不敢送上门来还的确值得商榷。不过随着欧洲和北非战局的恶化,这些计划都被付诸案头变成了一堆废纸。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