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小说 太平洋战争

第213节

太平洋战争 青梅煮酒1970 3103 2024-07-17 12:49

  1934年3月,东条回到母校陆军士官学校任教官,随后先后任职于步兵第24旅团和第12师团司令部。东条是如此的默默无闻,他受忽略的程度甚至到了在第12师团上不上班都没人关心的地步,师团连办公桌都未给他安排。——如果是老酒那就真美到姥姥家了,可以专心写帖还有人发钱。但东条的志向绝非老酒可比,1935年9月受尽委屈的东条受命到关东军当了宪兵司令官。堂堂陆军少将去管宪兵,就像野战军去干了武警、丨警丨察或者城管一样,一般人都嫌丢人。可东条不但欣然就任,还真凭着强烈的责任心干出了一番新天地。

  在东条到任之前关东军宪兵队只有不到200人,基本上属于一支不受重视的边缘队伍。在东条的苦心经营下,短短一年时间里这支队伍的规模就扩大到了一千余人,成为由他亲自编织和控制的势力网。东条还通过实施警宪统一的办法将伪满民政部的丨警丨察、日本领事馆的丨警丨察和关东厅的丨警丨察置于宪兵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之下。东条的这一“剃刀”作风使得关东军内部许多对他持怀疑态度的人都刮目相看,也大大提高了其在关东军中的“威望”。

  1936年爆发的“二二六事件”为蹉跎半百的东条提供了飞黄腾达的绝佳良机。“事件”消息传到满洲,关东军内部一片混乱,“统制派”和“皇道派”争论不休,局势随时面临失控的危险。已经成为“统制派”中坚力量的东条危难之时显身手,当即声明支持平叛,并迅速利用其掌握的宪兵队伍对“皇道派”成员进行拉网式的大搜捕,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关东军中所有“皇道派”军官一网打尽。东条还不失时机地向天皇和军部发出通电,表明关东军坚决反对“兵谏”的立场,誓死支持和效忠天皇。东条的果断行动与东京的“平叛”行动遥相呼应,使“统制派”牢牢控制住了这支“皇军之花”。凭借“事件”中的惊艳表现,东条赢得了天皇和军部上层的侧目。1936年12月1日东条晋升为陆军中将,并于翌年3月接替板垣征四郎坐上了关东军参谋长的宝座。后来有评论家称:“从东京被踢到关东军对东条来说就像一个人掉进阴沟却捡到了一块金表一样。”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日本内部立即形成了强硬派与谨慎派两大派别,东条当然属于强硬派的中坚分子。战事扩大后,东条积极组织了对华北察哈尔地区的进攻,他率领的兵团也被称为“东条兵团”。听着很唬人,其实也就一个旅团加一些辅助部队而已。尽管兵力只有区区数千人,但东条凭借其“闪电战术”竟然取得了奇效,迅速击溃了数万中国守军占领了整个察哈尔地区。“东条兵团”在华北的行动成为关东军作战史上鲜见的亮点,连他的苦手石原莞尔都给予了有限的认可。当时陆军省次官梅津美治郎对此禁不住赞叹道:“关东军在华北取得的不朽功勋,实得力于干练果断的东条参谋长。”察哈尔之战带给东条英机的不仅仅是名声,也是对其作战能力的肯定。大本营为此向东条颁发了“七七事变”后侵华战争第一枚二级“金鵄勋章”。战场上的战绩可不是像老酒这样动动嘴皮子就能吹出来的,此举更说明了东条绝非等闲之辈。

  1938年5月板垣征四郎出任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取代梅津美治郎出任陆军省次官,第一次进入了国家决策中枢。在1938年8月中朝俄边界爆发的“张鼓峰事件”中日军战败,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因此被天皇骂得狗血喷头。要说板垣也有点冤枉,事实上主张“对苏支两国同时正面作战”的正是作为陆军次官的东条英机。1938年11月28日,东条次官对外宣称日本要“对苏、中两国同时作战,同时也准备同英、美、法开战”,——快赶上慈禧老太太了。狂言一出举国哗然,东京股票市场飞流直下三千尺,连战争狂人云集的参谋本部都无法忍受东条如此激进的观点,东条无奈下台改任航空总监。

  1940年7月近卫文麿再次出山组阁,东条被起用为陆军大臣。1941年1月8日,就在明治天皇颁布《军人敕谕》60年之后,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发布了《战阵训》。这部由今村均中将和岩畔豪雄大佐编制的“名作”堪称昭和时代的《军人敕谕》和《教育敕语》,意在进一步对官兵灌输效忠天皇的思想和激发他们孜孜以求的自律品质。在文章中,东条要求全军“攻必克,战必胜,勇往直前,百事不惧,沉着大胆,处理难局,坚忍不拔,以克困苦,突破一切障碍,一心为获得胜利而迈进”,号召全体官兵为天皇敢于战死,发扬武士道精神,“生而不受俘囚之辱,死而勿遗罪祸之污名”。�0�1——《战阵训》中“生而不受俘囚之辱”成为日军很少投降成为俘虏的主要理论依据。

  尽管当时日本严重缺纸很多刊物都停办,但《战阵训》却被大量印刷成册发给每一个士兵,普通民众也能买到东条英机背诵《战阵训》的留声机唱片。

  其后的经历前文已有所述,东条以“绝不从中国撤兵”以及“尽快与英美开战”逼迫近卫第三届内阁倒台,大器晚成的东条意外走上前台。

  相比同时代那些著名政治家如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希特勒、墨索里尼等而言,东条的背景和经验都相对浅薄,对世界的认知和了解更是有限,他无疑是其中最逊色的一个。战争期间也只有他中途被赶下台。——罗斯福逝世和丘吉尔下野时战争大局已定。

  除了能力的欠缺,东条还要与日本冗长、繁琐的决策程序作斗争。东条既不能像希特勒和斯大林那样一言九鼎,又不能像丘吉尔和罗斯福那样依赖民意。日本的军政分离,陆海军又代表两个独立的对立集团,军种之内还有派系之争,意见和利益经常发生冲突。理论上天皇是最高统帅,但事实上他作为一个偶像几乎没有主动决策的能力。这也导致日本战时政府中没有一位真正的决策者来高瞻远瞩一锤定音,更无法形成目标明确的统一大战略,这种情况属于长期自然形成。就在东条组阁之时,日本陆海军全部战争计划已制定完毕,帝国命运已完全掌握在军人手中。如果将当时的形势比喻成一颗定时丨炸丨弹的话,东条不过是引爆丨炸丨弹的信管而已。别说是能力并不出众的东条,就是西条、八条、幺鸡一起上也照样如此。

  从下一小节的战前决策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东条并不能被称为一个独裁者。他是被天皇挑选当上首相的,接受任命的前一刻他还以为自己要被解除职务面临惩罚。后来的战争进程他照样无法把握。中途岛海战过去了很久东条才知道帝国海军失去了最好的四艘航空母舰。1944年塞班岛失守后,失去天皇信任的东条连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只好背起行李黯然回家。没有希特勒的德国和没有了墨索里尼的意大利肯定大不一样,但是没有东条的日本不会有什么变化,甚至还可能更加疯狂。

  东条有“三大元凶”之名却没有“三大元凶”之实,至少没有“三大元凶”之能或之权。老酒认为这有可能是搞对称。同盟国搞出个“三大伟人”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那边轴心国的元凶最好也搞三个对应起来。希特勒、墨索里尼,还差一个,拿东条英机凑数正好。如果西班牙参加轴心国作战佛朗哥成了“四大元凶”的话,说不定咱蒋委员长也能上榜。

  东条英机是左撇子。他对儿子异常严厉,对女儿却十分溺爱。他被国民诟病还有一个重大原因:他鼓励所有的人去战斗和牺牲,但自己的三个儿子却没有一个从军。

  东条上台后,参谋本部《机密战争日志》中这样写道:“虽然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但是新内阁注定是一个战争内阁。开战、开战!此外没有陆军能走的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