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签押封神榜
然众圣虽各自填写了名册,然其所记之名比起封神榜上所需之人仍然远远不及。
封神榜上须有三百六十位正神,而毛神则需四千八百位之众。
如此庞大的数字,唯有截教万余弟子方可填充此数。
然通天虽知其中利害,然心中自有抵触,坚定言道:
“阐教既犯杀劫,所填弟子自当以阐教为主,岂能以截教之徒替代!”
元始见言不遂,心中暗自烦恼,遂对通天言道:
“然则贵教之门徒,皆是披鳞带甲之辈,若尔填上,使其在天庭之上分任职掌,也是福分不是?”
此言一出,惹得通天大怒,面目一沉,肃然道:
“元始尔观我门弟子如同草菅之地,未免有失公允!
何以敢言我教之徒不堪?我教之人,皆修道无暇,阅历非凡,乃是威名赫赫之士!”
元始天尊被激怒,眉头微蹙,向前几步,直言道:
“然则阐教如今仅十余弟子,如何可填充此榜?
尔教有万余,今倒以我教为饵,想得全名册之万全。”
通天双目如电,怒火中烧,回应道:
“我教之人,固然众多,然填入者必须应众生之意。
若无福德,亦难使于天位之上!”
众圣见二人争执愈演愈烈,纷纷交头接耳,心中皆暗自思量。
女娲娘娘轻声言道:“二位圣人,何必相争?
此事若不速决,终究无以安定。
若我们能各自找出弟子,唯有遗留之众仍可自愿填写,或可减轻此争。”
但元始与通天却皆各执己见,二人争论不休,显得越发剑拔弩张。
鸿钧道祖见状,心中不禁焦虑,便缓声说道:
“尔等纷争非所以解决此事。须知此榜乃与未来相关,众生安危悬而未决,倘若有违道德,必受因果之报。”
二人虽面有不满,然见道祖沉静之言,终究觉其言有理,便稍稍冷静。
然而心中之怒并未平息,只是在措辞间趋于克制。
通天最终叹息,回道:“元始,尔虽未以我教为上,然事已至此,若尔间可否选出几位弟子以填此榜?”
元始略一沉吟,略显为难:“我教虽少,然自当选用成熟之士,必非轻言,而须尽全力。”
至此,众圣均心有默契,便暗中思虑各自弟子之选。
道玄在一旁暗自观察,思忖:“我应适时出言,以解当前之局。”
见师伯与老师几近欲争,道玄心中忧虑,便趁机起身,慷慨言道:
“签押封神榜者,乃是天阍大事,岂可草率而定?
不如二位长辈多加商议,广泛求谏,方可策划周全。”
元始与通天听后,俱觉此言在理,心中略觉平和,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道祖见状,亦不欲加以重责,只是缓声说道:
“尔等自当斟酌,尔去自行决定,且听从自心之所向。”
众圣之间,虽仍有微怨,然经道玄一提及,方觉理智之重要,便更为冷静。
最后,众人便达成共识,约定三百年后,方再行商议,解决此事。
道玄心中稍安,见众圣方作安排,自此无争,然心中深知,此事虽暂时平息,然却未必得以安宁,需多加提防。
于是,众圣各自散去,回至各自之门,思虑所选之弟子,待时而行。
三百年间,虽所设之时间可谓不短,然众生之心,若空处一隅,所需之努力皆需积累。
道玄亦同通天归金鳌岛,思虑之间,决意需在此长久修行,并暗自准备,计划可行之策。
回至金鳌岛后,道玄心中忧虑,遂敲响玉钟,召集众位师弟师妹。
钟声悠扬,响彻四方,众弟子悉数聚集,皆显面带疑惑之色。
碧霄见道玄召集,忙走上前来,恭声问道:
“敢问老师,听闻道祖相招您前往紫霄宫,所为何事?”
众弟子面面相觑,心中皆充满了好奇。
通天教主略略沉吟,声若雷霆,缓缓道:
“道祖此次召我等六圣,实乃因巫妖大战之后因果纠缠已深,三教弟子于万年之内,皆未出手斩尸。
阐教弟子更是在与人皇之争之时,身犯杀劫,此皆因天道所致。
然天道欲于千年之后降下封神之劫,上天将要封神,以供那昊天驱使我道门弟子。”
此言一出,众弟子面色顿变,心中不由倍觉震惊。
通天教主继续说道:
“以根行因果而论,我与两位师伯已商议多时,然尚未有定论。
封神之事,未完结之前,尔等切莫随意外出,务必紧守洞府,静诵黄庭,切勿沾染红尘,以免致有杀身之祸。”
听闻通天教主此言,众人俱大惊失色,面露惊骇之色。
原本以为得证仙道,便可超脱轮回之苦,逍遥于天地之间,未曾想竟还有此劫。
碧霄面色苍白,声音颤抖,道:
“老师,难道我们道教所行的修行,竟是如此易受因果之劫,岂非生死有期?”
道玄见众人面露惊恐之色,心知事态严重,遂镇定心绪,语气平和,安慰道:
“诸君不必惊惶,封神之劫乃天道所行,世间万法皆有因果。
因此,唯有以心静之法应对,方能避过此劫。
然则,若有执念,或会招致不测,造成身死道消之果。”
众弟子听后,略微平复几许,然心中仍难以释怀。
通天教主见状,心思亦有所动,言道:
“此次封神,恐将是我道教面临之大劫,而我道门弟子应勤加修行,静心守道,方能自保。”
道玄点头称是,心中已有数分决断,遂再次对弟子言道:
“诸君若能在此劫中守得清明,定有机会在封神之后,成诸圣之位。
然若心中有虑,终惧难安,故应一心向道,切莫分心。”
众弟子虽心中仍然不安,但道玄之言,已使众人重拾些许信心,遂互相鼓励,立誓相扶相助,皆发誓遵从通天教主之令,专心修道,静体黄庭,以避此劫。
时光荏苒,众弟子纷纷进入修行时间。
每日修行时,皆聚于山中,静坐诵经,互教互学,以保持心境之清宁。青云之上,祥云缭绕,透出几分祥和,氛围引人向往。
通天教主召众弟子下去,各自归于洞府,静颂黄庭,恭守戒律,无事不得外出。
惟独将道玄留了下来,待众人离去,教主方转首问道:
“道玄,不知汝对此次截教弟子应劫之事,有何见解?”
道玄闻言,面露忧虑,坚定言道:
“老师,恕弟子妄言,此次大劫,若论其事,归根结底与我道门三教弟子多少无关,恐怕更多的应在我截教门下。”
通天教主听后,眉头渐渐皱起,神色凝重,问道:
“哦,汝为何如此说?”
道玄沉吟片刻,继而言之:
“因我截教弟子万仙来朝,人数众多,自然应劫之人亦多。
而阐教门下弟子稀少,虽说应劫,然其余皆不足以填补传承,终究难以充足。”
听道玄此言,通天教主陷入沉默,喃喃自语:
“果然,此理颇有道理。”
其心中隐有思量。
道玄见教主神色未定,心中暗自揣测,深怕将来之劫难已无法避免,似乎在窒息之中。
遂道玄又接着劝道
:“老师,这场劫难恐为我截教之大劫,若我门中弟子能以和睦相处,或可避过此劫。
否则,若内争不断,必受天道之惩。”
通天教主闻言,唤起心中理智,忧虑之情愈加加深,深知自身教派事务更需谨慎。
他暗忖:“若我截教弟子牵连,恐难逃劫难而全身而退。”
“道玄,”
通天教主终于再度开口,声色凝重道:
“汝所言之事,极为重大,吾需共商对策,此劫不可轻视,尔等弟子不可心生懈怠,需齐心协力,方能应劫而生。”
道玄喜而应之,立刻道:
“老师,弟子自当竭尽全力,或可将这场劫力以共度,望能令教门长存。”
通天点头,鄙视道:
“尔等诸位须以道为主,忌惮杀劫,静心守道,方可在此劫难中幸存。即使有众多弟子,也只能凭借齐心协力而过。”
二人叙谈良久,心中各有所思,最后通天教主自有定计,嘱咐道:
“道玄,尔回去后,务必在洞府之中,提防潜伏之危险,切记不可放怠。”
道玄忙应,随即告辞而去。
心中虽隐有所忧,却知道应勇敢面对。
他明白,截教弟子众多,然若不齐心,终究难以自保。他回至洞府,便召聚弟子,共商应劫之事。
三百年转瞬而逝,众圣计议之时已至。
见道祖及众圣众皆已然到齐,神情肃穆,便拜见于前,心中自有明了。
道祖立于高台,正色道:
“各位,今乃约定之期。尔等准备已然妥当,今可细议在封神榜之事,以行后路。”
众圣心领神会,纷纷表明态度,元始最为首先言道:
“我教弟子少,然求以真心之人自可填入,方可立德求道,毋损教门之名。”
通天略显冷淡,然也是颇有几分同意,当即回道:
“我教弟子虽多,然凡人之心,虽有求于神,然终不得以草率填榜。
然则道德与灵性并存,乃可互融共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