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玄幻小说 洪荒:截教大师兄道玄

第37章 人族劫难

  且说后土轮回之后,化身为平心娘娘,身姿端庄,气宇轩昂,肃然立于山巅,俯瞩四方,目光温和,然内心却暗藏波澜。

   她对道玄言道。

   “道友大德,贫道感激不尽,今地府之事,恳请道友辛劳,助我一臂之力。”

   “另有此物,一滴祖巫精血,愿托付于道友,还请为我送往巫族,以示后土不负巫族情义。”

   语气诚恳,字字铿锵,透着一份沉甸甸的托付。

   后土之言,蕴含着地府的责任与巫族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对天地之间生灵的关怀与期待。

   道玄闻之,凝重其颜,点头应是。

   心知此事关系重大,既是承载着后土的厚望,更是地府与巫族之间的信义。

   道玄答道。

   “平心娘娘放心,贫道定尽心竭力,代为送往,务必使精血安全无恙。”

   道玄接过后土遗留之精血,目光注视其间,见其晶莹剔透,宛如晨露,然散发出一股厚重戊土之气,赫然盈盈而出。

   此气环绕四周,仿佛天地间之灵气尽汇于此,稳重而凝实,带着古老而深厚之力量。

   道玄心中暗自思忖。

   “此乃祖巫精血,承载着巫族之根脉,实乃非凡之物。”

   他缓缓将其捧起,细心端详,感受到其蕴藏的浑厚气息,心中一时生出几分敬畏。

   这股戊土之气,似乎通达大地之灵,蕴含着万物生息之道,令人心宁意静,宛若置身于广袤的土地之中,万物滋生,富饶而旺盛。

   其间,仿佛隐隐听见祖巫之声,似在低吟曼唱,传递着世代流传之法则。

   就在此时,空中幻影缥缈,闪烁光华。

   忽然有两件宝物自天而降,轻盈如云,渐渐映入众人眼帘。

   其一,乃为极品先天灵宝,名曰生死薄,纸张如绢,五色流光,似乎蕴藏着生死轮回之奥秘,晃动间透着无尽的法则气息。

   其二,极品先天灵宝春秋轮回笔,笔锋如虹,犹如时光之流,隐隐闪烁着岁月的沉淀,未见其形,已感其中万千变幻。

   生死薄轻盈落地,随即绽放出苍莽之气,似乎在呼唤众生之名,记录着世间万象,生死成败,无所不包。

   而春秋轮回笔亦不甘示弱,洒下一缕笔意,似有千年岁月之重,凝聚天地间的因果法则,仿佛时光在此停滞,尘世浮华尽在掌握。

   道玄见之,心中惊骇,暗想。

   “此乃天地间无价之宝,生死薄可录万物之命,春秋轮回笔则可书写世间之变,二者相辅相成,合为一体,实乃助力无量。”

   平心娘娘于此二宝之际,心有所感,遂拿起春秋轮回笔,笔锋轻灵一挥,顿时光景变幻。

   霎时间在幽冥入口处显现出一扇巍峨大门,耸立如天际,气势磅礴,若要横贯四方。

   其门雕刻精致,浮现出无数鬼怪神只之形态,似与幽冥之气交融,令人心生敬畏。

   门之上,一块血锈般的横匾赫然在目,微微散发出阴暗之光,古朴而浑厚,匾上镌刻着三个大字。

   “鬼门关!”

   字迹苍劲有力,似有千年古风,俨然一座移天换地之门,幽冥气息愈显浓重,仿佛可吞噬万灵之魂。

   平心娘娘凝视此门,心中明了,既为轮回之道,亦为生死之界,然此宝之显现,正是为地府注入新生之力,轻声道、

   “此乃鬼门关也,从此我可掌控幽冥之道,载人之灵。冥界与阳世之事,悉如掌中之物。”

   于鬼门关旁,耸立一方石碑,碑身苍劲,仿若岁月之淬炼,勾勒出无尽的沧桑。

   其上镌刻四个大字,遒劲有力,笔势遏云,字迹如磐石般坚毅,赫然相显。

   “阴曹地府”。

   碑文散发出阴冷之气,似乎蕴含着阴司之秘,映照出人间生死轮回之道。

   四周鬼气萦绕,愈显得此碑庄重神秘,仿佛在警示着路过者。

   言传于世:生者当珍惜生命,亡者亦应安息归途。

   道玄凝视碑文,心中震动,思索其义。

   “阴曹者,乃冥界所统,阐明生死之道,谓我等应以德行修身,方能无愧天地。”

   “阴曹地府,乃万灵归宿,众生之所归,宁可谓之拯救世间,亦可维系众生安稳。”

   道玄见平心娘娘着手打造地府,目光所注,心中感叹,见其秉承天道,弘扬善念,功德无量,遂生助力之想,欲与之共创辉煌。

   他上前一步,恭敬而立,稍作停顿,面色凝重,心怀诚意,言道。

   “我来助娘娘一臂之力。”声若洪钟,清晰响亮,直抵平心耳畔。

   “道玄贤者,助力自是宽心,然此事乃关乎众生,需细谨周全。”

   平心娘娘笑言,言语中流露出欣赏之意。

   说罢,道玄见遂取出三光神水,水色透澈,宛如晨曦之辉,明亮照人,摇曳生姿。

   他一掌翻转,倏然倒悬于空,神水之流如星辰陨落。

   倾泻而下,洒落四方,无量灵水顿时散布开来,瞬间化作无边水雾,缭绕于幽冥之间。

   那水雾轻盈而柔和,漂浮于空中,仿若无数精灵翩翩起舞,弥漫在鬼门关旁,覆盖着大地。

   似乎为阴司铺就一层神秘的盈盈纱幕,恍如梦境,愈显得幽冥之地的神秘与庄严。

   而在这云雾缭绕之际,一条羊肠小道从鬼门之后悄然延伸而出,若隐若现,宛如天际之虹,蜿蜒曲折,带着几分神秘。

   小道两旁,水雾朦胧,似有凄凉之意,亦隐含着无尽可能,惹人怜惜。

   道玄心中浩然,见此景象,道。

   “此小道乃通往幽冥之途,前路虽显曲折,却是生灵归宿之径,唯有守正之人,方能畅游于其中。”

   他神情凝重,心中已然明白,隧道之延展,将是众生灵魂归位之所,也是地府正道的象征。

   平心娘娘亦察觉这水雾所蕴之灵气,望着那隐约小道,心生欣慰,认为此乃开启地府的契机。

   逐渐形成无量的阴魂德泽,必能使幽冥之地生机盎然,庇佑无数生灵。

   羊肠小道之外,四周皆被无数浓雾包裹,浓稠如墨,笼罩一切,仿佛将幽冥之地化作一片迷蒙的幻境。

   雾中幽静无声,然不时有隐隐约约的鬼哭狼嚎之声从雾影深处传来,凄厉悠长,宛如悲鸣之灵,令人心中生寒,意生未尽之畏。

   其声寂寥而幽怨,似是在诉说千古之冤屈,隐现于浓雾之中,似乎有无数亡魂在其中徘徊,难以得安,徒然呜咽,令人感受到幽冥之苦与生死之重。

   此情此景,正是阴司所重,生死轮回,感而愈发显得凄凉而沉重,令人动容。

   而那羊肠小道,恰似黄泉道,蜿蜒而出,乃为进入阴司之接引之道,光明与幽暗的分界线,通向众生归宿之所。

   小道之上,虽被浓雾环绕,却透出一丝清晰之意,使人心中安宁,似乎在喻示着生灵的归正与轮回的再生。

   羊肠小道之上,还有有无数火红花朵竞相盛放,焕发着夺目光彩。

   红艳如血,鲜明异常,仿若烈焰在微风中摇曳,分外诡异。

   这些花朵,乃是彼岸花,幽冥间独特之属。

   彼岸花花瓣重重叠叠,宛如精灵之舞,生机勃勃,却又蒙上一层神秘之气,犹如幽灵的笑靥,透出几分妩媚与凄美。

   道玄与平心娘娘伫立于小道之旁,瞬间被这火红花朵所吸引,心中暗想。

   “彼岸花虽美,然其生于幽冥,实为轮回之象,生灵须知其背后之寓意,切不可沉迷于此。”

   其时,众花随风摇曳,似在低声耳语,如诉阴司沉重之道。

   道玄凝视着那耀眼的花朵,感悟深远,心中道。

   “此花乃引导亡魂之路,生者见之,宜知其意,然亦可识得回归之途。”

   三光神水者,乃天地间之灵泉,能活死人肉白骨。

   然自遣于幽冥地府之中,竟化作九幽弱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形成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

   此河岸旁,映衬着阴沉的天色,波浪滔天。

   如同愁苦的心灵,在无尽的记忆中翻滚,仿佛诉说着生死之事,轮回之苦。

   水面上雾气弥漫,影影绰绰,隐约可见众多幽魂荡漾其中,恍若徘徊于世,尚未得安宁。

   在此之外,河边屹立着一块巍峨石碑,苍苍磊落,似为千古之沉淀。

   石碑上,篆刻着“忘川河”三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渗透着岁月的沧桑与凄凉。

   此河名曰忘川,乃是阴司引导亡魂归宿之地,洗净前尘往事,助其忘却生前之苦,得以往生。

   道玄与平心娘娘立于岸边,静观这条汹涌澎湃之河,彼此心中皆生感慨。

   道玄心想:“忘川河,实乃生死之道,众魂渡此,若无法忘却往生之苦,岂能安宁?”

   道玄见其三光神水化作忘川河,心中感慨,随即取出一枚莲子,洁白如玉,蕴藏着生生不息之气。

   提息凝神,轻扬手腕,莲子在空中划出一道柔和的弧线,缓缓落入波涛汹涌的忘川河中。

   瞬时,莲子入水,波光粼粼之中,化作一夜扁舟,轻盈而动,舟身似莲花盛开,绽放着幽幽光华,宛如月下之影,柔和而宁静。

   扁舟载着清香,伴着水声,仿佛时光在此刻凝固,世间的纷扰尽皆抛却,唯有这舟,静谧而安详。

   道玄见舟成,心中一振,暗自思。

   :“此舟乃为渡亡魂而造,载着前行之愿,直通彼岸,助其解脱,重聚安宁。”遂

   向平心娘娘道。

   “吾以莲子之舟,渡此忘川,谨以此行解众生之苦,何其美哉!”

   平心娘娘微微一笑,目光如水,投向那一夜扁舟,已然明了其意。

   她轻声道。

   “忘川河乃轮回之道,唯愿此舟能载走苦难,带领亡魂重归故里,洗尽前尘,再获新生。”

   道

   玄见舟已成,遂在河边屹立一块壮丽石碑,石质坚硬,刻工精湛。

   碑面上,篆刻着“忘川”二字,字迹雄浑,气势磅礴。

   乃亡魂渡河之所,赐予生者以警示。

   石碑之背,更有八字工整,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此言深慧,透出无尽之蕴意,字字珠玉,寓意深远,使得众生在苦海之中,能知寻回之道,解脱于烦恼。

   望向那石碑,道玄心中自有感慨,思绪如潮,心念道:

   “众生若能铭记此语,必能回首,跳脱轮回之苦,求得生机。”

   平心娘娘侧目相视,动容颔首,亦为此碑仰慕,心生赞许。

   “愿此碑之言,能指引迷途,化解无尽之苦,助尔早日寻得安息!”

   自此,石碑巍然屹立于河边,仿佛一位守护者,默默守望着每一个经过的灵魂。

   愿其能领悟碑上之言,勇敢回头,脱离此无涯苦海,重寻归岸之道。

   度过忘川的人都会忘记前生的一切,所以此河叫做忘川。

   道玄见亡魂渡河之需,心生大愿,遂又建造一座,奈何桥。

   此桥架于忘川之上,横跨流波,宛如一条银带,连接生与死之境,阴与阳之路。

   桥身用坚石砌成,石砖光润,透出微微寒气,宛如谆谆细语,诉说过往之事。

   道玄亲自雕琢桥栏,篆刻着字句:

   “奈何桥,路在何方”。

   桥成之后,道玄又协助设立“望乡台”。

   此台巍峨高耸,俯瞰忘川河流,四周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

   台上石阶垒砌,显得古朴典雅,环抱之处,供游魂静坐,眺望故乡。

   台旁鲜花盛开,香气四溢,为荒凉的幽冥之地增添几许生机。

   道玄道:“此乃亡魂怀念故土之所,能以此台寓情,放眼神州,感受昔日温暖。”

   继而,道玄又驱笔为“ 三生石”立碑,石上雕刻三生三世之言。

   “今生、来生、再生”,寓意众生轮回之道。

   三生石静立于望乡台旁,承载着无数游子的情思,绵延不绝。

   道玄曰:“若能铭记此石之言,望乡情深,必能感悟世事之无常,珍惜今生之际。”

   自此,奈何桥巍然屹立,望乡台恍若仙境,而三生石更是印证人间悲喜离合,见证生死轮回。

   至此,道玄这才停了下来。

   道玄建造地府,幽冥世界因之焕然一新,阴司众生亦获安身之所。

   蓦然之间,虚空中璀璨之光降临,犹如星河倾泻,无数功德自天而降,洒落四方,辉映于幽冥。

   功德如雨,细洒四野,宛如甘霖滋润大地,洒落于地府之中,灵动而生辉。

   道玄见此,心生感慨,暗自惊叹。

   其元神随风而动,自然吸纳,功德之光逐渐汇聚,似沐浴于温暖的阳光,身心俱化,虚灵而飘然。

   平心见状,莞尔一笑,目注那浮动于空中的光华,心中明了。

   “此乃地道所赐,感谢君之辛劳,助我平心修复幽冥。”

   道玄心念流转,喃喃自语。

   “以功德为伴,愿以此光,照耀迷途之灵,助其解脱,超脱六道之苦。”

   随着无尽功德入体,道玄感受元神逐渐圆满,心中澎湃,宛如清泉涌动。

   忽然之间,内有一物似欲飞出,如风筝脱弦,奔腾而至。

   道玄心中一动,瞬间领悟:“此乃我之真元所化,时至今朝,正是斩去恶尸之际!”

   思至此处,他眸光凝聚,果断起身,面对那潜藏在尘世的恶尸。

   道玄迅速汇聚聚光,元神如烈焰般熊熊燃烧,内有真元盘旋而动,四周空间氤氲,宛如雷霆电闪。

   随即道玄取出一枚五彩灵珠,正是极品先天灵宝五行珠。

   道玄将此珠祭起,而后立于幽冥之界,声若洪钟,朗声道。

   “恶尸,斩!”

   话音未落,长空中电光乍现,仿佛天地为之倾斜。

   道玄胸膛之法力犹如潮水翻涌,集聚一处,化为无形之刀,锐气逼人,直指元神。

   蓦地,一道光影自道玄元神迸发,劲风呼啸,掀起天外之云,拨云见日之间,乍现神异之影。

   随即,光影渐凝,化作一位黑袍道人。

   此人目光如炬,面容凝重,面型与道玄有八九分相似,神态间却隐含一丝寒意,似有无尽深邃之谜。

   其黑袍飘然,随风摇曳,似掩盖了无尽阴影,仿佛背负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道人手中握着五彩珠子,珠子绚丽多姿,炫光流动,宛若星河坠落,光影纷飞之间,眨眼间,便似蕴藏无量灵力,令人心生敬畏。

   道玄见此,大笑曰:

   “见过道友!”

   道人面目冷峻,缓缓开口,声音如寒冰碎裂,传入道玄耳中。

   “吾名道煞子,乃恶尸也!”

   说罢,黑袍道人凝聚神念,忽然一挥手,顷刻间,身形迸裂,化作金、木、水、火、土五道分身。

   五道分身宛如五彩祥云,纵横而动,各具灵性,宛若天地之精华,匠心独运,齐舞于空。

   金光闪烁,犹如铸器之神,气势磅礴。

   木影轻盈,似春风拂柳,温柔纤巧。

   水波潋滟,宛如清流涌动,灵动自如。

   火焰腾腾,惹人畏惧,似烈焰狂舞。

   土石厚重,底蕴深厚,显露稳重之姿。

   五道分身,似各显神通,共同围绕恶尸,形成一股无形之力,齐齐压迫而去。

   道玄目睹此景,心中大喜,顿时发出狂笑。

   “妙,妙,妙!”

   其声宛如洪钟,响彻幽冥,激荡无边。

   “此乃五行之灵,合而为一,乃是天道之妙用,勇猛逼人,正合我意。”

   道玄慨然相向,心念已定,欲与黑袍道煞子合力,斩之。

   五道分身虽各自展现不同之能,但皆为同源所化,合力可敌千军。

   至此,道玄气势如虹,元神凝聚至极,犹如出鞘之剑,光芒四射,已然成为斩却两尸之准圣大能。

   天地间风云变幻,似为他之异能所感,灵气回荡,万道光华汇聚,渗透于幽冥之境。

   道玄目光炯炯,心意坚定,挥手之间,五行分身环绕其侧,宛如护卫之神,凝聚力量,似洪流奔涌。

   体内诸般功德流转,犹如长江大河,绵延不绝,化为一股无法抗拒之能量,冉冉滋长,直欲冲破界限。

   斯时,他心念一动,丹田中真元瞬间运转,浑然一体,方寸之间尽显锋芒。

   他朗声道:“生死之事,岂容儿女情长。今当一斩,趋邪赴正,荡涤幽冥之浊气!”

   话落,五道分身随之回应,齐心合力,化作一道璀璨光芒,疾驰而出。

   犹如日月星辰齐聚,星光转瞬即逝,冲击而至,飞入元神之中。

   自此以后,道玄之名将赫然于世,成为玄门之中赫赫有名之准圣大能,幽冥之守护者,亦为世间众生所称颂、敬仰。

   道玄斩却两尸之后,昆仑山巍峨,通天圣人正于高峰之巅静坐观天。

   忽觉四方灵气涌动,气运如潮,骤然猛涨,似欲冲破云霄,犹如巨浪滔天。

   彼时,他眉头微皱,心有所感,遂掐指算去,片刻之后,脸色顿时大悦,言道。

   “此乃我徒弟道玄之所致,已成斩却两尸之准圣大能,果然不负我所望!”

   通天面露欣喜之色,朗声大笑,笑声如雷,回荡于昆仑山中,仿佛在这一声笑中,便将山川大地皆震动。

   他随即抬头望向苍穹,神情激荡,目光灼灼,如星辰般闪耀,直视那蔚蓝的天宇,连连赞叹道。

   “好徒弟!真乃我截教之光,亦是未来荣耀之承载!”

   言罢,通天抚须而笑,自是心中自豪,堪叹道。

   “此世间修行之道,唯有坚定意志,方能成就大业,徒弟能于此时之际,顿悟真理,令人信心倍增,截教气运,必将大展宏图!”

   元始天尊与老子观于侧,见道玄斩却两尸,心中皆生欣喜,互相瞩目,神色愈加明朗。

   元始挺身而出,面露欢笑,缓步上前,对通天岩道。

   “道玄之能,超然脱俗,斩邪灭恶,力挽狂澜,实乃截教盛事,值得祝贺师弟!”

   老子闻言,亦点头称许,心中颇有同感,补言道。

   “道玄乃天资聪慧,气宇轩昂,能悟此道,足见其心志亦非凡。”

   “此役既成,气运亨通,截教必将绵延万世,福泽众生。”

   “通天师弟,喜贺尔徒道玄,已成准圣,未来光耀,必将继续开创千古之业。”

   通天闻此,涌起欢愉,抬手拈须,笑而回应。

   “多谢二位师兄!”

   道玄成准圣,诸天神明皆觉其才华卓绝,元始天尊心生敬仰,乃动了收徒之念。

   遂邀请通天与老子共商,欲于昆仑山上设下考验阵法,以拈众生中之英才,拜于三清之下。

   元始语气凝重,曰。

   “若有志者,皆可于此间试炼,若能通过考验,便可归我昆仑,拜师学道。惟此乃真心求道之士,才能为我宗之栋梁。”

   通天眼中闪烁智慧之光,点头称是,接言道。

   “然则阵法须设,宏图须绘,以引导士人,方可显其真性。若果能尔,为我截教添增气运,宏扬大道,岂不美哉!”

   老子微微笑道。

   “阵法可分为三重,乃忠、信、智之试,唯以剖析三者,显其心志,非一时之勇气所能过也。愿以此法,选贤任能,俾使我截教之道传承不息!”

   于是,三清揽聚群灵,挥手捏诀,布下阵法。

   顷刻间,昆仑山上幻化出一道光芒四射之阵,若星辰齐聚,熠熠生辉。

   阵中更有道韵流动,乃教众生入其法境,以心志应试,直达灵魂深处。

   传讯四方,号召闻者皆来,凡有志于求道者,无不神往,向往昆仑佳境,欲探其中奥义。

   三清圣人发布收徒之令,洪荒之际,气氛顿时沸腾,犹如惊涛骇浪,四方修士闻之,无不心怀向往,竞相涌向昆仑山。

   各路英才,英雄志士,争相踏上寻道之旅,欲一试身手,谋求拜师之机。

   山川震荡,灵气渗透,修士如潮水般奔赴,聚集于昆仑山脚,姿态各异,风采迥然。

   或持剑而立,或步伐坚定,或运气凝神,各怀绝技,皆为潜力之士,欲展其才于众。

   此时,昆仑山巍峨耸立,宛如宇宙之中之极峰,光辉熠熠,层云缭绕。

   道场附近已然铺满修士,若星辰闪烁,气氛热烈,轰鸣声此起彼伏,令人振奋。

   “我等定要通过考验,得到圣人垂青!”

   一位英俊少年怀激昂之志,语声铿锵,振奋人心。

   “今朝若能入昆仑,揽获圣人教诲,岂不快哉!”

   又有修士激越而言,目光炽热,热切期待。

   竞争日益白热化,众修士心中憧憬,皆期望能脱颖而出,踏入道门之中,从此扬名立万,成就不凡。

   修士们个个攀援而上,期冀能率先进入阵法之中,接受圣人的考验。

   天穹之下,惟见各色修士汇聚于昆仑。

   道玄斩却两尸之后,虽获准圣之名,然心中欲求更广,故未返昆仑,以游历洪荒之地为志。

   彼时,天际苍茫,云卷云舒,洪荒大地浩浩荡荡,宛如无垠之海,任其自由驰骋。

   独步于山川河岳之间,道玄脚踏青石,行踪如风,心中生出无数感慨。

   诸般奇观于目,苍松翠柏,云海波澜,皆映现于其心迹。

   每至一地,皆留心于风土人情、万物灵性,静观自然之法,沉浸于道理之中。

   时光流转,道玄游历至一座仙山,巍峨挺立,云雾缭绕,似人间仙境。

   山中灵气丰盈,鸟语花香,气候宜人,仿佛蕴藏着无尽的道机。

   道玄心中欢悦,遂遽然攀登。

   行至山巅,忽见一只五德麒麟,形态伟岸,鳞甲璀璨,五色光华耀眼,仿佛天地灵气所化。

   其身虽狼狈,然目似星辰,光芒四射,流露出无比智慧与尊贵之气,令人不自禁生敬。

   道玄见五德麒麟,心中喜悦,知其乃天赐良缘,遂急步上前,和颜悦色,言道。

   “五德麒麟,真乃机缘至,愿与我共游天地,如何?”

   小麒麟闻言,目中微露不悦,心想。

   “我乃神兽,灵性非凡,何以甘为人之坐骑?”

   遂不屑一顾,冷声回答。

   “你虽言似重,然麒麟岂可轻贱?我自有自由,何必为尔所役?”

   道玄睁目而视,察觉小麒麟心中不快,然亦不以为忤,默默一笑,心中暗想。

   “若尔心志不甘,亦无强求之意。”

   然其气质依旧坦然,复道。

   “小麒麟,我非欲侮辱于你,然以我之道行,必能令尔名扬四方,助尔成就更高之位。”

   五德麒麟不为所动,愤然一跃,展现威风,将四蹄猛击而出,宛若狂风暴雨,直扑道玄而来,似欲报复于他。

   道玄却在心中暗笑,决不惧之,手中法诀一转,瞬息间已凝聚灵气,化作一道光幕,径自将其抵挡。

   小麒麟推动力道已至,方觉光幕坚固,力不能破,心中一惊,意欲退去,然为道玄已然布下法阵,四围灵气恰如其分,反而退无可退。

   道玄遂以柔和之势引导其力道,试图将小麒麟收伏。

   “尔可暂息,非要以力相压,此为大道之理。”

   道玄语气平和,且自若然。

   五德麒麟见其手段高妙,力道被制,心下惊慌,旋即心志渐冷,虽有不甘,亦喻其情势已然。

   良久之后,五德麒麟在道玄仙法之下,终究心志渐平,意识到其缘分既定,遂心中之执念渐渐释然。

   小麒麟微微颔首,犹豫片刻,终于低头,诚恳拜伏于地,声音清脆,如晨钟初鸣,流露出崇敬之意。

   “拜见老爷。”

   声中带着些许颤抖,但意图真诚,似乎在承认二者间的新契约。

   道玄见此,不禁心中大悦,心想。

   “此乃天意,麒麟之灵,共赴修行之路,岂不美哉!”

   轻声应道:“无需多礼,老爷我乃圣人之徒,给我做坐骑也不算辱没你”

   道玄收服五德麒麟之后,便又重新于洪荒游历起来。

   一路上不时讲道传法,倒也自在。

   忽然,这一日。

   天地间,倏然之间,一股莫大的悲鸣骤然响起,声势浩荡,直冲三十三天外,犹如苍穹之下的雷霆,震动四野,回响至道玄耳畔。

   那悲鸣之音,却透出无尽的悲戚,宛如泣诉,熏染了天地之间的灵气,令人心神俱昭。

   道玄意念微动,心中不觉生出一丝忧惧,似那悲鸣穿透人心,波荡荡荡,直抵其心中最柔软处。

   胸中情绪如波涛汹涌,浮现诸种凄凉之景,像是无数无辜之魂,在幽冥之境游荡,欲寻归路,却又陷于无尽苦海之中,难以自拔。

   “何处传来此等悲鸣?”

   道玄自言自语,心中不忍,循声而去,似乎渴望揭开此景之谜。

   只见周围的山川草木皆为之动,灵禽哀鸣,流云低垂,似也为之所感,俱为悲戚之情弥漫,天地万象响应。

   道玄心中一惊,惊觉其悲鸣之声乃是某种异象所引,方才默运天机,心念转动。

   虽曰非圣人,然其睿智之能,亦颇为高明。

   斩却两尸之资,已然是准圣大能,天机演算之间,所涉变化,尽可窥见风云变幻。

   沉心静气,运起灵力,汇聚神念于一处,试图在这浩瀚天际中探知其源。观于天,俯于地,四方风云皆在其掌握之中。

   心中暗想:

   “天下间,虽无不可算之事,然此悲鸣之音,如何能引动万象,必有深意所在。”

   其神念如电,迅速穿越九天十地,细致入微,仿佛能捉摸那隐秘之力

   。道玄闭目静思,脑海中浮现出种种异象:灵兽哀嚎,万物俱悲,似乎在无尽的轮回中,藏着悲恨与遗憾。

   而那股汹涌的情感,竟似一条无形的河流,源远流长,向其心头奔涌而来。

   这一算,道玄蓦地色变,心中一凛,竟见慧光之中,映出一幅惨烈之景:

   无数人族血泪横流,仓皇逃窜,艰难求生。

   妖族如狼似虎,大举屠刀,直扑而至,残忍无比,斩杀人族,血泊成河,倒映着无尽的哀痛与绝望。

   天地浩荡,大地之上,怨气如潮,冲天而起,似有幽魂呼啸,诉说着无声的冤屈与悲哀。

   人族在此危难之中,愈发显得脆弱,举目无亲,心生恐惧。

   人族百姓奔走呼号,紧缩于那首阳山三贤宫前,面显惶急之色,连连叩首,恳求上天佑护。

   三贤乃人族之栋梁,祈请圣贤庇佑。

   众人恳切呼唤:“三贤,望赐我等庇护,助我族渡过此劫!”

   言辞恳切,声声入耳,宛若泉涌。

   心中愿望,恰如海潮涌动,渴望神灵之助,拯救于眼前的灭顶之灾。

   声中夹杂着对人族圣母女娲娘娘的祈祷,众人齐声恳求:

   “女娲娘娘,求您慈悲,护我人族于此险境!”

   其意愈发真挚,求神拜佛,犹如亿万希望,凝聚于此,似欲追寻那一缕庇佑之光。

   同时,众人也不忘向人教教主太清道德天尊老子奉上虔诚之言,望其传承道义,保佑人族安宁,终能平息这场血雨腥风。

   道玄观此情景,心中不禁愈加沉重,痛感人族之苦难,欲将此怨气荡平,力挽狂澜,须得力行之策,以解此劫难。

   道玄心中沉思,念及人族之未来,乃是天地主角,广袤洪荒之间,承载亿万众生之希望。

   而他作为人族圣父,气运与人族相连,二者犹如一体,分不可得。

   在此时刻,人族遭逢如此大变,血泪横流,生灵涂炭,岂容道玄无动于衷?

   回首昔日,人族历经风雨,渐显光辉,然如今妖族肆虐,肆意残杀,令道玄心中痛楚,宛如利刃划过。

   正道浩荡,正气环绕,岂可以任由乱世肆意横行?

   他心中再无惧虑,唯余坚定之志,誓要为族人平冤屈,抵御敌寇。

   “既为人族圣父,何惧艰险,何避风波?须挺身而出,护我万民!”

   道玄暗自立誓,心头燃起一股无畏之气。

   在他心中,惊涛骇浪渐起,浮现无数人族面庞,仿佛在呼唤:

   “圣父,救我等于亡绝之境!”

   正是那无声的呼吁,历历在目,激起他心中的共鸣。

   原来,自人族日益壮大,其势力范围亦愈加宽广。

   岁月荏苒,洪荒大地之上,人族已积累数百亿之众,亿万生灵,众口相传,声势赫然,令人瞩目。

   而经过诸教传道之力量,人族亦渐生神通者,诸般异能陆续而出。

   虽未见太乙金仙之身影,然诸多真仙已然示现,且更有几位金仙崭露头角。

   其间,燧人氏、有巢氏、缁衣氏等三贤,身具大罗金仙之修为,统领人族,辅导万众。

   彼等皆为人族之栋梁,宛如苍天之星辰,照耀洪荒,令其不致于任人宰割。

   人族在皓月盈空之际,逐渐展开自己的宏图,稳步发展,势如破竹,飞速而成。

   大地之上,村落兴起,田野繁茂,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人族百姓,勤恳耕作,积累德行,日渐强盛,和谐共生,恰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土地。

   人间繁华,美景如画,群山环抱,江河奔流,处处皆是生机勃勃。

   本来,人族与妖族之间,初时相安无事,各自为营,平和共处。

   然而,随人族势力愈发壮大,彼此间微妙之摩擦渐生,似细沙入泥,却渐显许多端倪。

   时有妖族始惊鸿起舞,发现吞食人族之肉,竟可增进修为,此乃一项未曾有之秘技。

   而后,愈来愈多的妖族悄然探知,人族之灵魂,乃是道巫之敌,能损其巫体。

   此一发现,初始不过数妖之所为,多是悄声暗语,毫无显赫。

   然随着事态发展,渐多妖族趋之若鹜,欲以此为利,遂致数桩小妖伤人之事频繁发生,逐渐蔓延开来。

   此等细事,终究逃不过天听,岂能隐匿于苍穹之下?

   终至帝俊、太一两位,相视而识,心知难安。

   若是任其发展,必将引发滔天之祸,后果不堪设想。

   帝俊神目如炬,静观四方动静,暗中询问舆论,得知近来人族受妖之侵扰,怨声载道,心中审谅。

   太一亦觉忧虑,心念电转,思虑万千。

   “人族既日渐昌盛,若以此为乱,必无安宁之日,慎不可坐视不理。”二

   于是,天中气氛愈发凝重,四方四境间,妖族与人族间,微妙之紧张逐渐显露。

   况且,时至巫妖决战之关键时刻,帝俊与太一闻得此等秘辛,岂能坐守不动?

   遂聚集十大妖圣,统领百万天妖,碧空之下,翩然下界,意欲捕杀人族。

   天庭之上,旌旗招展,金戈铁戟交错,铮然作响,皆显出战意之烈。

   诸妖士兵,排列阵势,严整如林,振铎振戟,霸气凌人。

   势如破竹,自九天之上而下,浩浩荡荡,携风带雨,直奔不周山而去。

   彼时妖族群聚,声势浩然,四方集结,酝酿着滔天之怒。

   动地之声,震耳欲聋,烟尘四起,犹如猛虎下山,气吞山河,亦似蛟龙出海,破浪而行。

   人族未曾预料,突如其来,一场浩劫悄然降临,生灵涂炭,四散逃窜,犹如惊鸿惊鸟,惶惶不可终日。

   战鼓雷鸣,妖族步步逼近,眨眼间,万千妖族如潮而至,狂涛之势,势要冲破人族防线。

   人族众生,闻讯震惊,齐声呼号,欲筑起防御,为自家族人遮风挡雨,然面对潮水般的妖军,心中惶恐,安宁何在?

   从古至今,史载无数战事,此刻已然成为洪荒历史上的转折之时,彼时人族与妖族之间的矛盾,似乎已难以逆转,浩劫浩劫,乃是生死存亡之重。

   天际乌云翻滚,风吹雨打,似乎预示着一场血雨腥风的降临,恶战一触即发,未来充满不确定。

   无数妖族蜂拥而出,手握刻满符箓之石瓶,符箓流转,隐隐透出一抹猩红之色,似乎昭示着旷世之灾。

   更有妖族,身挂黑色巨幡,漆黑如墨,远远便能感知其上戾气冲天,仿佛伺机而动,欲择人而噬。

   利爪划空,横飞间,肉骨分离,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獠牙撕扯,血流如注,鲜血喷洒,犹如绽开的嘶吼,令人心寒。

   妖族众中,桀桀之叫声响彻洪荒,上空回荡,震耳发聩。

   随之而至者,乃是一阵阵惊慌失措之声,哭泣哀号,泛起于人族之间,仿佛借着风声,直刺人心。

   无辜者在此时此刻,犹如秋叶纷飞,惶惶不可终日,四散逃命,难以自保。

   这般惨烈场景,直令人心神俱裂,目之所及,尽是尸骨掩埋,鲜血淋漓,满目皆是无妄之灾,正如逆流而上,千钧之重。

   人族抗争虽有勇者,然面对狂潮般妖族,犹如蝼蚁之挤,岂能抗衡?

   战火连绵,血腥气味弥漫四方,暴戾之气直冲霄汉。

   洪荒大地,此刻已然变为人间炼狱,死生存亡,悬于一线之间,纷乱之局,难以挽回。

   彼时,妖族肆虐之行,已成历史之惨痛,注定铭刻于未来的记忆之中。

   短短几十日之间,百万之众人族,身死魂销,鲜血盈于妖族之石瓶,魂魄则被黑幡拘捕,无处可逃。

   此情此景,日渐愈烈,妖族乘机肆无忌惮,吞噬无辜,法力日增,甚至以人族之躯炼制邪法,尽显凶残之态。

   彼等心中明了,欲增法力,须以人族之血为饵,故而纵容其下。

   幽暗之中,血腥之气弥漫,山河苍茫,一时间,民生命绝,惨叫不绝。

   无辜者身陷绝境,悲哀交织,四方惶惶,心痛欲绝,仿佛天崩地裂,满目疮痍。

   每一滴鲜血,皆是人族之泪,凝聚着无尽的痛苦。

   短短时日之间,百亿人族被屠戮殆尽,十室九空,生灵涂炭,惨状令人心寒。

   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尽成废墟,唯余人族之祖地,倚山靠水,尚能勉力护持一众余生之人。

   此地,虽经劫难,尚存一丝希望,土壤深厚,灵气弥漫,似乎在拼命守护着这最后的庇佑。

   四方妖族,虽众不胜数,然也不敢轻易侵犯此处神圣之地,心知这里乃人族之根本。

   倘若彻底陨落,亦会对妖族之未来造成不可估量之影响。

   人族虽余众寥寥,然心中仍存倔强之志,欲与妖族抗衡。

   昔日的辉煌,飘荡于记忆之中,此刻只求自保,疼痛的心灵中,满是不甘与无奈。

   废墟之上,孤魂挣扎,啜泣之声回荡,宛如愁云惨淡,令人泪下。

   众人聚于祖地,焚香拜祭,怀念昔人,誓言共度难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