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成都尚书府内有一个雅致且静谧的院落。
院落被高墙环绕,青苔爬上石壁,增添了几分岁月的痕迹。
踏入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精巧的花园。
园中种满了各色花卉,娇艳欲滴,香气袭人。
花丛中,蝴蝶翩翩起舞,仿佛在诉说着这座院落的宁静与美好。
花园中央,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
亭子四周环绕着一池碧水,微风拂过,池水泛起层层涟漪。
院落的一侧是一座书房,书房中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书籍。
木质的书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书房的窗户敞开着,微风吹来,书页轻轻翻动,似在低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另一侧是一间卧室,布置得简洁而雅致。
床榻上铺设着柔软的被褥,窗前摆放着一架古琴。
这座院落,没有喧嚣与繁华,只有宁静与雅致。
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与美好。
而在这诗意的世界中,西楼暮天静静地伫立着,仿佛融入了这方天地。
自从离开南陈闽县那蜿蜒曲折的十八重溪谷,他便来到了成都,悄然住进了尚书府。
他正是西蜀尚书裴显及其夫人孟雅君的师父,亦是如今已是西蜀禁军副统领裴轩的师祖。
此刻,裴显与裴轩父子俩正联袂而至,欲向他行礼致敬。
然而,他们还未及俯身,便被西楼暮天的话语打断:“无需多礼,直言来意吧。”
对于西楼暮天这般特立独行的举止,裴显父子早已习以为常。
裴显恭敬地禀报:“师尊,南陈发来了密函,提议我西蜀联合进攻北周。”
西楼暮天听后,面色波澜不惊。
他并未直接回应这则消息,而是缓缓问道:“裴显,你跟随我已有三十余载了吧?”
裴显迅速回应:“是的,师尊,确切来说是三十三年。”
西楼暮天对他的回答感到满意,却依旧语气淡然地说:“今后关于西蜀朝堂的事务,你自行决断,无需再向我请示。”
裴显听后,并未感到欣喜,反而心生惶恐,连忙道:“弟子不敢,还请师尊责罚。”
裴轩亦是急切地求情:“师祖,若我父亲有何不妥,我愿替他承担一切。请师祖息怒。”
西楼暮天轻轻摇头,正色道:“裴显,你这些年并未做错什么,反而做得相当出色。但如今,你我师徒的缘分已尽。往后,你与雅君应好好生活。至于宫中的妍妃,她也将为你所用,我相信你能驾驭她。”
裴显虽长久以来渴望摆脱西楼暮天的影响,但此刻真的听到这番话,心中却感到莫名的空虚与迷茫。
正当他不知如何回应时,裴轩则跪拜在地:“师祖,您这是要离我们而去吗?裴轩愿意舍弃一切,侍奉您左右。”
西楼暮天难得露出微笑,轻声说:“轩儿,你同样很好。往后,你只需做好自己。我即将闭关数年,或许此生我们再无相见之日。你们好生保重吧。”
言罢,西楼暮天身形一闪,便离开了尚书府,消失在成都的繁华之中。
裴显父子二人,仍站在院落中,久久未能平复心中的波澜。
在成都的另一座府邸深处,蒋伯仁与其子蒋承正就南陈邀请西蜀共同攻伐北周之事展开深入讨论。
蒋承听完父亲的叙述后,迅速且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父亲,我认为我们不能答应南陈的这个请求。”
大司马蒋伯仁看着已经官封侍中的儿子,好奇地问道:“哦?理由是什么?”
蒋承深思后,回答道:“李烨便是理由。不论李烨目前身处何种境遇,我都认为与他为敌并不明智。您应该还记得,当年李烨虽然身为北周通缉要犯,却依然能在西蜀做出一番大事。”
蒋伯仁闭目回忆片刻,缓缓点头:“确实,那李烨非同一般。我本来也不赞同陛下出兵。然而,左右陛下决断的,不仅仅是我一人,还有尚书令裴显。不知他对这次出兵持何种态度。”
蒋承提议道:“父亲,即使陛下决定出兵,我建议您主动请求领军出征。或许这样做还能挽回一些局势。”
蒋伯仁深思熟虑后,终于点头答应:“好吧,就按你说的办。你去将你的两个兄长暂时召回。或许咱们父子四人该好好商议一下蒋家的将来。”
已经在官场混迹多年的蒋承听出了父亲的弦外之意,应声领命而去。
在西蜀皇宫的深处,皇帝刘睿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询问赵广:“赵广,瑶儿最近可有与你联络?她近况如何?”
赵广如实禀报:“陛下,臣未曾接到三公主的讯息。但前些日子臣曾拜访过醉仙周一斗,他告知臣三公主在太原李家一切安好,备受优待。”
刘睿听后,心中的忧虑稍有缓解,轻叹一声道:“或许没有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吧。但你也知道,南陈已对北周虎视眈眈,大战或将一触即发。你可否通过江湖上的朋友,为朕确保瑶儿的安危?”
赵广沉思片刻,方道:“陛下,三公主的安危,臣深信李烨定能守护周全。不过,若陛下心中挂念,臣斗胆建议,陛下可书信一封,让三公主得知陛下的关怀。臣有办法将书信安全送达。”
刘睿摆了摆手,婉拒道:“不可,朕怕此举会给瑶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许,我们断了联系,对她而言才是最好的保护。”
赵广无奈,只能继续劝道:“陛下,西蜀夹在北周与南陈之间,局势复杂。但臣恳请陛下,务必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决定。”
刘睿亦感无奈,叹息道:“皇权虽重,但身为皇帝,有时也身不由己。你的建议,朕会慎重考虑。待朝廷商议后,你便替朕带句口信给瑶儿吧。”
赵广立刻回应:“臣必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托。”
刘睿喃喃自语道:“有谁能知道这做皇帝之位背后的辛酸与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