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修真小说 帅哥靓妹闹红尘

第45回 风吹雪关山外,一路向北(2)

帅哥靓妹闹红尘 PP哥 3318 2024-09-21 09:55

  “真的也很美呢!”陶花雨轻轻说道。

   姚蝶衣在陶花雨的肩上点着头,她同样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雪,这么多的雪山,几乎每一座山都被大雪覆盖着。

   陶花雨的脖子上围着那条红围巾,在车上显得格外突出,这是爸爸去百货商店特意给她买的。爸爸让她选颜色的时候,她就选中了这条大红色的,非常鲜艳。从家里出来时,她就戴上了,妈妈还说:傻丫头,你戴早了,这才刚出门呢。

   但她还是要戴着,并且除了刚才在车站取下来接雪花以外,再也没有取下来过。红艳艳的围巾,让她俏丽的容颜被映衬的更加美丽,有好几个男生走过她的座位时,都不由自主的盯着多看几眼。但是,因为她几乎一直盯着看车窗外,而且一直就那么静悄悄地坐着,除了与附近过来的同班女同学说几句话,最多的就是和姚蝶衣说话,然后就不与任何不认识的人讲话了,因此那些男孩子即使再惊奇她的美貌,也没有人试图找她说话。

   每一个看到她的人都很纳闷,整趟列车上的气氛那么热烈,但是陶花雨却显得如此的不合群,她就那样傲然独立。其实,她一直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女孩,她的恬静犹如漫山花丛中孤傲的梅花。她最大的爱好就是一个人坐在校园的椅子上,在树下静静的读书。

   姚蝶衣终于又累了,她靠着陶花雨的肩头,发出了轻微的鼾声。陶花雨慢慢转过身,把她的头轻轻的放在自己的腿上,这样她能睡的更安稳一些。然后,她把披在身上的一件外衣盖在她的身上,再把围巾也取下来,也盖在她的肩膀上。做好这些,她靠在车窗上,也觉得困了,合上眼睛,她也睡着了。

   1966年的年初时节,北方是寒冷的,这些来自南方的学生们,第一次体会到了这种彻骨的寒冷。虽然火车上有暖气,但是他们的身上却没有更多的御寒棉衣。从出发的那一天开始,他们才逐渐的感受到祖国之大,气候随着越来越向北而越来越寒冷。离开了南方温润的城市,火车几乎是丝毫都没有停留的一路向北疾驰,只在需要补充物资的时候才停下来,但是补充完物资后又很快疾驰着,向北狂奔。

   所以,它几乎是一趟特快专列,而车上的近千名乘客都是青年学生,是那个年代响应号召插队的学生,我们把他们都叫做“知青”,那是一代人。他们满怀着无比的热情,上山下乡,不知道什么叫离别和痛苦,也不知道什么叫农活和开垦荒地。就那样,怀着理想、带着简单的行囊就出发了,他们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不能忽略的一代人,他们都是热血的青年。不管后来有人怎么去评价他们走过的这段历史,但是我们依然要为他们的无私感到真切的骄傲与自豪。

   这趟列车与当时很多的列车一样,从始发站开始就没有怎么停过,有的列车在途经大站时将一些学生带走,也有的还到了首都,他们接受了检阅,于是怀着更加自豪的兴奋心情,奔赴各个地方。

   这趟列车出了山海关以后就更少停了,因为在此前的一站,车上补充了足够的物资,就是为了预防严寒天气下可能补充不上物资。在沈阳车站,火车最后一次补充了足够到达终点站的物资后,就再也不停了。

   从列车开动以后,很多学生都很兴奋的在车上跑来跑去,毕竟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乘坐火车,而且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坐火车离开家这么远,这是一次几千里的旅程。他们的兴奋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看到什么都稀奇,尤其是那些从未坐过火车的学生们。再怎么说,他们还都是不到二十岁的孩子,还是十六七岁的青春年华。

   学生们在车上一直热烈地讨论着等待他们去开垦的荒芜的土地,也讨论着即将开始的火热生活,他们在考虑着该如何扎根那些未知的热土,该如何更好的表现,让祖国和人民对他们更有信心。两天多的时间中,窃窃私语和激烈争论同样多,而且不时的在拥挤嘈杂的列车里就发生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多么豪迈的宣言。

   姚蝶衣是最好动的女学生之一,她1950年出生,父母都是工厂的工人。还是孩子时,就听父母激动的讲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小的时候经历了很多当时的大事件,但是她还小,几乎没有感觉的就到了中学。再然后就要上山下乡了,对于从未坐过火车的人来说,姚蝶衣差不多兴奋的两个晚上没有睡好觉。上车以后,她跑遍了车上的每一个地方,以她的聪明很快就知道了列车每一个角落都有什么、都是什么。就这些,都足够她的大脑好几天都安静不下来,而且还能与同学们讨论很久。

   陶花雨的心里却是另一番感受,她的父亲是一个颇有成就的资本家,而且为人非常的谨慎和自律,所以在他的四个孩子中,长子读了南京军校,后来在抗日战争中战死在湖南。他的二儿子在学校期间就思想很激进,后来参加了新四军,也在抗日战争中战死在山东。他的第三个孩子也是一个儿子,老父亲着力培养了这个孩子,解放前就让自己的弟弟带到美国上学去了。南京解放前夕,他老来得女,有了最小的女儿陶花雨,这也是他唯一的女儿,所以就格外的疼爱。

   解放后,因为陶花雨的两个哥哥都是为国捐躯的,加上父亲在抗日战争中没有和日本人合作,而是躲到了乡下避难,还有解放战争时给解放军送过医药和食品,解放后又积极参加私营企业改造,所以安稳的度过了十几年,而陶花雨也在学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随之而来,陶花雨也渐渐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更能感受到父母的那份焦虑。所以,她更加小心谨慎,在学校从来不多说话,好在她本来就是个文静的女孩,所以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反而被慢慢的边缘化了。

   但是,一声号召就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乡与和蔼可亲的父母,离开她喜欢读书的学校,离开温暖的南方,去她在书本上看过了寒冷的北方,带上简单的行李,带上一丝怎么都甩不掉的惆怅。陶花雨有些伤感,所以从上车开始就一直静静的坐着,坐在车窗前,她有一种想透过层峦叠嶂的山水,模糊中看到了家乡、看到了父母的感觉。

   看着仍然熟睡的姚蝶衣,陶花雨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她与姚蝶衣从小学就在一个学校读书,姚蝶衣开朗的性格给她们之间的友谊带来了很多的欢乐和开心。无论在什么时候,姚蝶衣都是欢快的。经常在学校的球场上,陶花雨坐在场边的 椅子上,捧一本书看偶尔抬起头看看和女同学在场上疯跑的姚蝶衣,看她用一双白藕似的手抓住男孩子吵闹。每当男孩子也不依不饶的时候,姚蝶衣就要跑过来,让陶花雨给他们评理,因为陶花雨总是一副非常沉稳的姿态,同年级的孩子都佩服她的判断,甚至有的高年级的孩子也认同。陶花雨看的书很多,说话做事都是有条有理的,得到了大多数孩子的喜欢,所以她说出来的话几乎从来没有人反驳。

   后来,他们一起升入了中学,好巧不巧的是她和姚蝶衣又到了同一所中学,并且还分在同一个班。然后,她们又继续着彼此之间无坚不摧的友谊。

   即使都十四五岁了,姚蝶衣还是不改性格,喜欢和男孩子在球场上疯跑。陶花雨依然是坐在场边看书,她也很喜欢这样的情景,在书中陶冶自己的情怀,偶尔的看一眼打球的同学,或者偶尔的给他们做一次辩论的仲裁。姚蝶衣的学习成绩中游,但是陶花雨一直名列前茅,这一点都不妨碍他们之间的友谊。

   时间飞快,他们刚升入高中的时候,学校因为各种原因上课的时间逐渐减少了。这给了姚蝶衣更大的疯玩的时间和空间,她几乎跑遍了全市的每一所中学,和每个学校的社团都结下了友谊,所以经常在一起探究和讨论。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她会偶尔的拉上陶花雨,虽然陶花雨总是静静的站在他们中间,很少发言,可是她每次说出来的话都让那些只知道大声辩论的孩子们惊奇,并且也逐渐的让多数学校都知道了,姚蝶衣有一个博学多才的好朋友陶花雨。慢慢的,全市的中小学校都有了陶花雨的名气,假期的时候,学工学农的孩子们都喜欢看看这个名气很大的陶花雨,互相之间传着有关她的故事。

   这样的岁月过的也很快,一年后他们都做好了准备离开家乡,带上自己简单的行李出发,坐上一路向北的火车出发。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火热的青春!

   有道是:关外山连山,风吹雪花片;汽笛催人行,向南望乡关;蝶衣嬉笑闹,花雨默无言;此去经年过,回首梦江南。(请关注第四十六回:日出作日落息,心心念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