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无人不谈林为民
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第188章无人不谈林为民台下,“林为民”这个名字的呼声很高。
但卫君怡没有点他的名字,他今天是以编辑的身份出现的,不能抢了作家们的风头。
接下来登场的是陆遥,他谈的是他的代表作《人生》的诞生过程。
他谈到了第一次去燕京改稿,谈到了在国文社后楼和林为民、顾桦的彻夜长谈,谈到了林为民鼓励他把这篇写出来,也谈到了因为担心他的身体,林为民特意跑到甘泉县招待所去看望他……
一切非凡的诞生似乎都有些不平凡的开始。
当大家听到陆遥说他被林为民从甘泉县招待所押到了国文社后楼招待所关进了小黑屋,再次爆发出哄堂大笑。
这种文人墨客之间发生的轶事向来是普通老百姓和文学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台下的林为民觉得,陆遥应该在台上把他去白云观那件事拿出来说一说。
让这厮好好接受一番人民群众的批判。
到了举手提问的环节,很多人都问到了《人生》的电影改编情况。
从去年开始,很多报纸就爆出了这则消息,读者们都对此充满了期待,陆遥答复大家电影有望在今年年末上映,让礼堂内再一次响起了掌声。
这次的掌声是献给《人生》的电影的,八十年代,电影同样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
陆遥下台之后,卫君怡在大家的呼喊声当中叫到了“石铁生”的名字。
石铁生有些为难,但还是在林为民的劝说下上了台。
台下的观众们并没有意识到,推着石铁生上台的那个俊俏的年轻人便是他们刚才喊的最欢的“林为民”。
石铁生是以坐着轮椅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在他上台后,台下的观众们似乎进入了一种悲悯的状态。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虽然是一篇短篇,但造成的影响力却非常大,国内的很多文学爱好者都知道,在祖国的首都燕京有一位残废了双腿的作家叫石铁生。
石铁生在台上沉默了片刻,才轻松的说道:“大家似乎都很感动和怜悯一个残疾人能够登上今天这样的舞台。”
“其实大可不必。”
“刚得病那几年,我常会因为别人看我那异样的眼光或者是某些不中听的话语而恨不得抱着炸药包冲过去,和他们同归于尽。
现在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我回应他们的可能是怜悯,也可能是不屑一顾。
我曾经很多次分析过我自己,我的这种转变到底是因为不得已,还是我真的超脱了世人之上呢?
其实我自己说不清楚,但我的朋友们都说我变得洒脱了、宽容了。
所以,管他呢,反正这种变化是一件好事,我在周围的朋友里,逐渐有了成为‘圣人’的趋势。”
石铁生说到这里,自己先笑了出来,紧接着底下的观众们也笑了出来。
他们感受到了台上这位作家的豁达、从容和乐观。
“到后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发在《当代》上火了之后,情况就变得越来越夸张了。
大家跑来问我对爱情的看法,应不应该和女朋友分手,问我那个男人是不是一个好的结婚对象,他们问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问我理想和现实究竟该如何选择。
天可怜的!
他们不知道,两年前,我还只是个为了残疾人福利补贴摇着轮椅奔波在燕京大街小巷的穷小子而已。
似乎我成了残疾、写了书,我这个人的精神品格就一下子升华了。
我从来没有表露,可能很多朋友也并不知道,其实这样的相处模式,我并不舒服。
我更喜欢的,大约可以形容为‘狐朋狗友’或者是‘酒肉朋友’般的相处模式。
就比如为民……”
石铁生朝台下看了一眼,然后笑着继续说道:“为民在朋友中待我是最特殊的一个。”
“他的主业是编辑,所以每次到我家来时,如果是讨论文学创作或者是稿子的问题,他会以一个编辑的专业角度来一丝不苟的和我探讨,我的稿子他也刷下来过不止一遍。
但当他作为我的朋友和我相处时,我们谈论的话题可能是女人、足球、涮羊肉,又或者是他那令人嫉妒的发狂的稿费收入。
俗气的话题更能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形而上的讨论更适合今天这样的场合。
不好意思,我今天谈的可能有点俗气了!
但我很想说,恰好是因为有了朋友之间俗气的交流和相处,才使我慢慢变得平和了、豁达了。
好了,我说到这里,大家大概也应该明白我这个人之所以豁达、宽容的原因了。
送给大家一句话:多交好朋友。”
石铁生的讲话结束了,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尽管他不承认,但他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让很多人初次见面就喜欢上他,并愿意对他敞开心扉。
提问回答环节结束,卫君怡接下来点到了顾桦。
这两年《芙蓉镇》、《爬满青藤的木屋》陆续发表,他同样是国内文坛炙手可热的青年作家。
他讲完之后,有提问者问道:“我想知道,陆遥所说的,你、林为民和陆遥那天晚上睡在一个宿舍里,除了陆遥所说的,你们究竟都谈论了哪些别的话题,是不是迸发出了很多的灵感?”
这个提问勾起了在场很多观众的好奇心,大家齐刷刷的望着台上的顾桦。
顾桦挠挠头,面露难色。
“其实你要真让我说吧,我还真有点不记得了!”
众人发出了一阵笑声。
三位当年名不见经传的作家,时隔几年再次聚首,都变成了名动一方的大作家,这本身就是个好让大家激动的故事。
难道对于当年的往事不应该是历历在目才对吗?
这种反差感让众人不禁捧腹。
顾桦勉强的回忆着,继续说道:“当时我跟为民还在文研所培训学习,那天我们好像说起来了他要帮《当代》弄个专辑的事,看看能不能留在《当代》工作,我说我羡慕他拜了万先生这么一个牛哄哄的老师。总之,就像铁生同志刚才说的那样,俗气的很。
当然了,我们也谈到了文学的话题。只是,我不记得了。”
他说到这里,众人再次哄笑起来。
在人们的想象中,大作家聚在一起谈论的就应该是高来高去、不食人间烟火的话题。
可真正了解了才知道,原来大家都一样。
在大家的掌声中,顾桦走下了主席台。
卫君怡看了一眼时间,已经快十一点了,他和鲁东文协的领导碰了一下,打算让几方出席的领导都讲讲话,然后便结束今天的交流会。
可这时候底下的观众们却不干了。
“林为民!”
“林为民!”
今天来的这些观众当中,有不少都是林为民的忠实读者。更何况,刚才上台了那么多作家,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故意的,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林为民的名字。
底下观众们的心里被这些作家勾的就像有一百只猫爪子在挠一样,痒的闹心。
主席台下面群情汹涌,卫君怡摇了摇头,这小子现在的名声还真是越来越大了。
她不点林为民上台只是怕他今天以编辑的身份抢了前来参加活动的作家们的风头,这会儿反正都要结束了,大家要求的又这么迫切,索性便点了林为民上台。
林为民淡然的走向舞台,台下的很多人立刻认出来,原来刚才推石铁生上台的那个年轻人就是鼎鼎大名的林为民。
“呵呵,大家这么热情的叫我上来,我也不知道该讲点什么。今天我的身份是一名编辑,所以干脆就不讲了,大家随意提问,我看着回答,时间差不多了,我就下去。”
林为民的面容俊朗,身形高大,谈吐挥洒大方,短短几十秒便引得台下无数女同志的芳心萌动,连很多男同志看到他都忍不住心生羡慕。
提问开始,一个穿着蓝色列宁装的男青年起身,上来就问了一个非常八卦的问题。
“林老师,都说您的出版到了米国和泥轰,赚了好几十万米刀,我想问问,真的有那么多吗?”
林为民出版到国外赚米刀这件事早已在国内的文学圈子里人尽皆知,只不过很多人还是不敢相信他能赚这么多钱。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为民就是想财不露白也不可能,他非常干脆的说道:“几十万有点夸张,二十万还是有的。”
米国加印两次,泥轰加印一次,林为民这几次收到的稿费确实已经超过了二十万米刀,都被他兑换成了外汇券放在人民的银行。
台下顿时一片轰然。
这年头别说是二十万米刀了,就是二十万人民币,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后世经常有媒体动不动就说老百姓仇富,但这种仇富更多的是仇背后的资源不平等、信息不对称和违法乱纪。
林为民赚的这些钱,每一分都是干干净净的。
不仅没有人会仇他的富,反而有很多年轻人把他当成了偶像,无数家长把他当成了教育孩子的榜样。
中国人,天生就有文化崇拜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