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小说 太平洋战争

第106节

太平洋战争 青梅煮酒1970 3209 2024-07-17 12:49

  日期:2015-11-0922:06:09

  1.7.3咱们也有战略家

  除了爱好军事、历史和围棋之外,老酒还自诩为“金丝”。对于金庸先生的十五部武侠名作,老酒多的看过五十多遍,少的也不下二十遍。其中《笑傲江湖》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在与名门正派对决之前,说出了自己“三个半”佩服和“三个半”不佩服的人物。故事情节不再赘述,让我一直纳闷的是:金大师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三个半”,而不是三个、四个或者四个半呢?

  回到正题。石原莞尔是日本少有的战略家,他早已看出中日爆发全面战争将把日本带向最终的毁灭。因为他清楚,以日本的国力根本无法支撑一场长期战争,而中日之战注定了是持久战。在当时日军举国感染“战争狂热症”的环境里,石原无疑是比较清醒的一个。但是在中国,有一个战略家很早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就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战略家,被称为“将中之将、帅中之帅”的蒋百里。

  蒋百里1882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其名字出自《周易.震卦》“震惊百里”,又名方震,晚号澹宁,笔名飞生、余一等,绝对属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传奇人物。

  13岁就丧父的蒋百里家庭生活困苦,与母亲相依为命。其时蒋百里的叔父蒋世一延请老秀才倪勤叔给自己的孩子授业,喜欢读书的蒋百里经常溜到书房里去偷听,倪勤叔见此子聪慧顿生爱才之心,破例将蒋百里收为免费弟子。过目不忘的蒋百里很快就成为闻名乡里的“神童”。

  中日甲午之战深深地刺激了蒋百里。15岁时他经常手捧《普天忠愤集》挑灯夜读,读至热血沸腾之处每每放声痛哭,泪如雨下,遂立誓此生为国效命。1898年,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1900年蒋百里到杭州求是书院(今天浙江大学的前身)深造。

  和当时众多的爱国青年一样,1901年蒋百里东渡扶桑,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期间与蔡锷、张孝准被誉为“中国士官三杰”。最后以步兵科第一名优异成绩毕业,初出茅庐的蒋百里就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军事潜质。

  这世界上最让人气愤的事就是,有本事的人干啥成啥,像咱这样的窝囊废注定是一事无成,打个工都打不好。一开始蒋百里为人所熟知并不是军事才能,而是他出色的文化素质。蒋百里留学日本期间,中国留日学生已达数千人之众,大多思想激进倾向革命。蒋百里被选为中国留日学生大会干事,并亲自组织了“浙江同乡会”。1903年2月由蒋百里创办的大型综合性、知识性杂志《浙江潮》在进步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当时同样留学日本的鲁迅不但积极投稿、认真阅读,还把每期都寄给国内的亲友。连在上海坐牢的章太炎都积极给该刊投稿。蒋百里以飞生、余一等笔名在刊物上发表《国魂篇》、《民族主义论》等长篇连载文章,宣扬和提倡民主革命、民族精神。蒋立论独到、条理清晰的文笔颇类似于大文豪梁启超,而他倾向于革命的观点又不同于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因此更受进步青年的青睐。1920年他在国内主编《改造》杂志影响力仅次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现代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文学研究会”1921年在北京发起成立,发起人中除了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周作人这些大腕之外,以军事立身的蒋百里也赫然位列其中。1923年,他又同胡适、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等人一起创办了“新月社”。

  1921年,蒋百里将欧洲考察的成果写成一本叫《欧洲文艺复兴史》的书,请梁启超为之作序。梁启超看了以后十分激动,下笔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竟一口气写了5万多字,跟原书的字数基本差不多。梁觉“天下固无此序体”,只好另作短序。后来梁启超将这篇长序改写充实,取名《清代学术概论》,反过来又请蒋百里作序。也算是民国学术界的一大佳话。

  1906年9月,清廷遴选青年军官赴德国深造,刚回国不久的蒋百里再次被选中。学习期间蒋百里曾出任德军第四军实习连长,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博得了德国同行的赞誉。当时的兴登堡上将破例召见了这个初出茅庐的中国青年并与之长谈。送别时兴登堡曾感慨:“从前拿破仑说过,若干年后东方必出一位伟大的将才,或许就应在你身上吧。”

  1910年蒋百里回国。1912年10月,袁世凯创办了当时中国最高的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我们今天印象最深的似乎是黄埔军校,但是请大家注意一点,黄埔军校的大部分教官都出自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这所学校毕业生6500余人中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1600多名。蒋百里以少将军衔出任军校校长。我们来粗略看一下那些曾经是蒋百里学生的人员名单,李济深、叶挺、蒋光鼐、陈铭枢、熊式辉、黄绍竑、张治中、傅作义、余汉谋、陶峙岳、唐生智、罗卓英、白崇禧、刘峙、薛岳等等。听听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你就知道这所学校当时有多么牛叉。

  1915年袁世凯称帝,深受袁世凯之恩的蒋百里入川辅佐老同学蔡锷护国讨袁。后陪蔡锷去日本就医,旋即为之料理丧事。蔡锷因喉病逝世于日本福冈,蒋百里时在其侧,代拟遗电,并护送灵柩回湖南安葬。时人论曰,蒋之反袁,取大义而舍私恩,万里扶棺,是豪杰显真性情。

  1917年蒋百里出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开始首次撰写军事论著《孙子新释》、《军事常识》等,出版后均成为军校教辅。冯玉祥是蒋百里的好朋友,在军中办教育班时经常借口“孙子曰”、“岳飞曰”、“华盛顿曰”,其中也有“蒋方震曰”。

  1925年,蒋百里再度出山担任吴佩孚的总参谋长,后因吴不“讨奉”而愤然辞职,去上海投靠孙传芳。1929年,他支持原湘军将领唐生智起兵“倒蒋”,翌年因唐兵败而入狱。但是碍于蒋百里名气太大,蒋介石也真没敢把他怎么样,稍后两人达成和解。

  当时中国流行着一句名言,“女交林徽因,男交蒋百里”。蒋百里可谓粉丝众多。据说就在他坐牢期间,著名记者陶菊隐去采访蒋百里,刚说了几句,外面闯进来一个背着铺盖的年轻人,“福叔,我要陪你坐牢”。这个人就是“我挥一挥衣袖,只带着一卷铺盖”的著名诗人徐志摩。徐对大他14岁的蒋百里推崇备至并尊之为“福叔”。消息传出后,“新月社”的名流纷纷效仿南下,一时“随百里先生坐牢”竟成了当时最时髦的事情。

  作为一个战略家,蒋百里一直密切关注着世界军事形势和日本的侵华动向。1923年他就预见日本必然侵略中国,中日之战迟早不可避免,并呼吁当局积极备战。1935年,他被国民政府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翌年赴欧美考察军事。出访归来之后,他指出未来战争将向“立体化”转移,倡议平衡发展陆海空三军,建设中国现代化国防。难得的是,陆军出身的蒋百里着重提出了建设空军的构想。

  有一则轶事。说是1932年2月1日,蒋百里和朋友曹聚仁一帮人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家咖啡厅喝咖啡,蒋百里手持一张上海《每日新闻》对众人说,六天以后,也就是7日早晨,日军要有一个师团的兵力到达上海。大家惊讶地问原因何在?他指着报纸上的一条电讯说,日本陆军大臣荒木贞夫昨天晋谒了天皇。蒋百里接着指出这就是报告出兵的意思。以日本的运输能力以及由长崎到上海的路程,估计六天之后的早上可运来一个师团。7号早上,日军参加“淞沪抗战”的援军陆军第九师团在植田谦吉的率领下到达上海。

  在“西安事变”中,住在西安西京招待所的蒋百里与陈诚、蒋鼎文等十多名军政大员同被羁留。被张学良和杨虎城选中担任与蒋介石之间调解的人,就是声望颇高的无党派人士蒋百里。后来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里详细叙述了蒋百里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