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小说 太平洋战争

第76节

太平洋战争 青梅煮酒1970 3628 2024-07-17 12:49

  日期:2015-10-1123:40:57

  在《战争史大观》中,石原还提出了一系列惊人的预测:他强调了飞机在未来战争中的决定作用,同时指出了原子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很可能应用在未来的军事战争中。石原说“使用这种能量的破坏力可能使战争在一瞬间就决出胜负”,“怪力光线武器的突然出现也很有可能”。今天看这些话我们可能觉得平平无奇,但是你能说出三十年后人类所使用的主要武器吗?石原竟然一语成谶,后来果然有了原子丨弹丨,可笑的是首先挨上这种“弹”的恰恰是日本人。

  石原还认为:“中国虽有自古而来的高度文明,但其物质生活又极为原始,各个地方高度自给自足,这些都成为打持久战极为有利的条件。如果日本与中国开战,则一定要速战速决,日本要尽快逼迫中国进行战略决战,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之屈服,绝对不能打成持久战。但是会不会变成持久战则主要取决于中国的意图。”这就道出了石原对未来中日战争的担心。战略家就是战略家,石原的这些军事思想和后来***《论持久战》、蒋百里《国防论》里的观点不谋而合。

  皇姑屯事件4个月后的1928年10月,石原莞尔赴关东军出任作战主任参谋,不久板垣征四郎也来到满洲接任河本大作离任后空缺的高级参谋职位。

  刚刚上任的石原很快就提出组织所谓的“北满现地战术”参谋旅行。由于当时的关东军司令官村冈长太郎中将正在等待皇姑屯事件的处分,无法实施。新的关东军司令畑英太郎到任后,立即命令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前后组织了三次“参谋旅行”演习。

  三次旅行都是由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带队。第一次是1929年7月3日至12日的“北满参谋旅行”,主要课题是研究日军在哈尔滨附近地区进行攻防战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就“有关统治占领地区问题研究”的课题。第二次是1929年10月组织的“南满辽西参谋旅行”,主要课题是研究日军在锦州地区进行作战的问题。第三次就是1931年7月进行的再次“北满参谋旅行”,研究课题表面定为《对苏作战结局之研究》,实是为了对北满地形进行实地军事探测。经过三次参谋“旅行”,他们对长春、哈尔滨、海拉尔、山海关、锦州等地的地形和中国军队的军情进行了刺探。

  在第一次参谋旅行中,石原莞尔就开始初露锋芒。他向参加者分发了三篇论文:《战争史大观》、《回转国运的根本国策——满蒙问题解决案》和《关东军满蒙领有计划》。这三篇论文主要观点有三点:

  一、为了解除日本国内的不安定要素,需要对外进出。

  二、积极解决满蒙问题不仅为了日本的利益,也是为了大多数中国国民的利益,“为了正义”,日本必须果断行动。

  三、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与其说满蒙属于中国,不如说应该属于日本。

  石原莞尔的这三个观点简单明了。石原的第一点说的是实话,为了从当时的经济危机中脱困,日本也只有战争可以选择。石原的第二点则是所有侵略者的陈词滥调,将自己的行为美化成为了被侵略者的“利益”而“迫不得已”地发动侵略战争。关于第三点这个“历史的观点”,石原自己也没有做详细说明。

  1931年2月,为了给“历史的观点”寻找依据,石原莞尔特地回日本去拜访了当时日本中国问题的头号专家,京都帝国大学教授内藤湖南博士。

  石原:“从历史上看,满蒙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

  内藤:“中国的。”

  石原:“不能说是日本的吗?为了争取这块宝贵的土地,在‘日清’、‘日俄’两次战争中,我们付出了十万人的生命代价。”

  内藤博士摇摇头:“那是另外一回事,日本守卫自己的生命线是当然的。但从历史上来看,所有的文献都只能证明满蒙不是日本的领土。1900年我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明东北疆域辩误》就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那篇论文在学术界得到的评价很好。”

  石原:“是这样吗?那太遗憾了。”

  内藤:“作为一个日本人,我也非常想主张满蒙是日本领土。但历史就是历史,是不可以随便歪曲的。”

  在这里,我真想为内藤博士点个赞。

  也就是在那次参谋旅行中,当时的石原中佐对随行的关东军参谋们首次发表了他的“最终战争论”和“满洲土地无主论”。在一边听着的板垣大佐十分钦佩,将石原的观点全部记录在笔记本上。回奉天后板垣找来石原再次认真研究。于是一个小团队自发建立了,成员包括石原莞尔中佐、板垣征四郎大佐、花谷正少佐和今田新太郎少佐,几个雄心勃勃的少壮派军人开始定期碰头,专门研究占领和统治满洲的问题。

  石原以三次参谋旅行为基础,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计划。计划预计在1932年12月之前完成对满洲的占领。据他估计,张学良在东北的部队大约有22万,其中沈阳附近有两万精锐部队,拥有飞机、坦克、大炮等武器装备,而当时奉天附近的关东军只有10900人,从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这个“以寡制众”的计划决定以突然袭击方式给中国军队以致命打击,从而迅速攻占奉天,并在其他国家的干涉尚未开始时,迅速占领东北其他战略要地。尽管实力悬殊,几个人还是决定铤而走险。石原捧着计划踌躇满志地说:“好了,还有两年。”

  他们密谋之后所促成的“满洲事变”、中国人叫“九一八事变”就是后来被称为昭和时期三大“下克上”事件的第一件。其余两件辻政信、服部卓四郎策划的“诺门坎事件”和富永恭次、佐藤贤了实施的“北部法属印度支那进驻事件”我们将在随后详述。

  应该说是石原和板垣是在准备进行一场豪赌。其出发点就在于在之前发生的“中东路事件”中,他们已经看清了当时东北主政者张学良外强中干的本来面目。“九一八事变”之所以后来被很多人看作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从而成就了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的“英名”,都“张大少爷”拜所赐。

  之所以称石原是“昭和第一兵家”,在于石原不仅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上也做好了充分细致的分析。石原认为:

  第一看英美。对于日本抢占满洲英、美国不会直接插手。因为苏联红色政权的建立,英美等国正担心赤色浪潮的蔓延,如果由日本来控制东北,正好形成了一道赤色势力南下的屏障。

  第二看南京政府。当时的东北虽然名义上归属中央,但蒋介石根本指挥不动,对于这些面和心不合的异己,老蒋肯定不会大力支援,“中东路事件”中蒋介石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佐证。石原准确判断出蒋介石很可能会袖手旁观。奉系在当时来说是中国最大的一股军阀力量,如果能借日本人之手,消灭或者削弱奉系的力量,对于中央军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第三看苏俄。石原判断苏联此时正在忙于国内的五年工业计划和集体农庄,平复内战的创伤和巩固政权,一时腾不出手来南进。况且之前的“中东路事件”张学良早把苏俄给得罪到了老家,它不趁火打劫屁股后边捅刀子就算烧高香了。

  石原当然不会忽略国内的因素。对于关东军所采取的行动,虽然日本政府一直持谨慎态度,但军部一直是默许的。行动一旦冒险取得成功,日本政府和军部是不会拒绝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的。所有的问题就归结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后来事实证明石原的判断完全正确。

  光有这些似乎还不够。除了具体的作战方案以外,石原还和陆军中枢机关的少壮派军官永田铁山、建川美次、小矶国昭、冈村宁次、桥本欣太郎等人互通了消息,取得上层的支持或默认。石原也清楚一旦真打起来,这些人除了声援吆喝两声不可能干别的事。鉴于关东军万余人与张学良几十万大军的差距太大,石原很早就想串通离东北最近的朝鲜军在必要的时候越过鸭绿江对关东军进行支援。但最初朝鲜军司令官是胆小的南次郎中将,不敢擅自越境,一直到1930年12月林铣十郎上任后这个问题才得到了解决。通过石原和朝鲜军参谋神田正种中佐的积极游说,林铣十郎中将答应届时将日本驻朝鲜军调至朝中边境,随时越境支援关东军。

  在这里,石原的“善谋”与板垣的“善断”得到了尽情的发挥。相对来说,石原冰山一样的冷静更加可怕。“九一八事变”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在长春当地的一个日本牙科诊所,牙医小泽开作正在为自己新出生的儿子起名。他太崇拜那两个“英雄”了,就从这两个人的名字中各选出一个字进行组合作为新生儿的名字,——这个新生儿叫小泽征尔。这个小孩长大以后迷恋音乐,后来与印度的祖宾.梅塔、新加坡的朱晖一起成为东方三大指挥家。搞音乐的朋友可能会熟悉这个名字。

  目前对于板垣和石原来说,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